【大紀元1月23日訊】共產黨說2005年是“改革年”,甚至“改革攻堅年”。共產黨的改革如同梁實秋戒煙(一天戒十幾次)。改革成了巫師的“忽悠”,成了小品“賣拐”。
這兩年共產黨“忽悠”的是“先進性”。
可以隨便從任何一個方面說明“先進性”云云還是“巫術”。這樣說不是貶低了共產黨,而是貶低了巫師。最近以傳播科學知識文化爲要旨的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報道說,現在的沈從文故鄉湘西“湘醫復興”,湘醫使用苗藥與巫術,據說巫醫與患者都真誠相信巫術的用處,巫術也多少能給予患者心靈上的安撫。這兩點在共產黨今天的“忽悠”中都沒有。
2004年曾被稱作“審計風暴年”,意思是審計署向公衆公告了中央級機構的“財政問題”。2005年的審計報告公開之後,有評論說是“屢審屢犯”,“問題依然嚴重”,電視臺依然反復播放著審計長李金華的“名言”:“共同的事業使我們獲得忍受一切的力量。”如果將“共同的事業”理解爲“持續泛濫的腐敗”倒可以,否則“忍受”又能産生、又能是什麽“力量”呢?
包括審計長在內的人們,都不會相信,在“財政集權”(李金華的“牢騷話”)下,在共產黨也知道說的“權力過於集中”的條件下,包括審計在內的一切反腐敗努力,都不會有真正大的用處。即使共產黨人有心智正常的,共產黨則沒有了正常的心智,不是嗎,難道還有比“一元化領導”、“團結在誰誰誰周圍”更權力集中的嗎?
1982年的憲法就將審計監督寫進了憲法,可是直到1999年6月,1998年新上任的審計長李金華才第一次得以在報告中點名披露:國務院43個部門擠佔挪用財政資金31.24億元,平均每個部門7200多萬元。多一次見到這樣的報告,人們感到新鮮、刺激,吃驚訝!
但幾年過去回頭一看,這第一次公開能說明什麽呢?能說明共產黨有了公開的勇氣了嗎?不能!
第一,中央機構違法亂紀的具體過程並沒有一個字的披露。是哪個部長喝醉了酒胡亂下了什麽命令,還是部長一意孤行?是財務主管背著部長幹的,還是具體經辦人自作主張的?問題將出未出之際,究竟有沒有任何有些法紀意識的人做過勸阻甚至抵制?而正是過程才能夠說明共產黨政治的病根啊。
第二,就拿財政執行來說,難道問題僅僅是國務院的部局才存在嗎?人大、政協乃至共產黨自身內部就沒有問題了嗎?爲什麽直到今天這些方面連審計都沒有進行過呢?
第三,衆所周知,朱鎔基實行的是所謂積極財政之策,而政府花在老百姓和底層基本建設的錢至少在比例上恰恰越來越少了,雖此,財政的赤字化趨勢卻越來越劇烈了,原因何在朱總理當然是知道的,那就是共產黨大佬們越來越沒有規矩了,越來越貪心了,從領導人的“專用飛機”,到鄉村土皇帝們的高級轎車,在在擠壓著不堪重負的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也同樣是赤字、負債累累,一塌糊塗,銀行作爲中國特色的“第二財政”,更是爛帳壞帳呆賬的黑洞赫赫,偏偏共產黨的制度保護了、縱容了從幾個政治局常委開始繁衍的權力網的胡作非爲,明知例如國務院的各部就有問題,總理還沒法簡明對付,於是只有借審計說話。說什麽話呢?先查吧,查出來問題看情況再說。看什麽情況?當然就是共產黨官場的一套了,問題大的不一定倒楣,甚至問題越大越安全,全看抱粗腿抱得如何了。你看,有部長因爲審計出來財政執行問題而被撤職的嗎?歐美民主社會,大到總統、首相,哪怕是有一次公車私用,都要甚至鬧到被彈劾的程度,像這樣,中囯共產黨的幾千萬官僚一天也要“集體辭職”幾次了。所以,問題查歸查,怎麽解決怎麽杜絕就是誰也不敢多想不趕緊追不放的了。
正是出於財政方面的巨大憂慮,國務院才捏著鼻子不得不從自己開審計之刀。審計公告的起步恰恰也是重點針對的集中掌控著國民收入二次分配權的部門——審計長在2005年年底依然表示:今後幾年審計署直接審計的重點還是這些部門。不公開不知道,一公開人們才知道數以幾十、百億、數百億計的財政違法犯罪,在國務院甚至國家發改委(過去叫計委)、財政部內部就十分泰然地開始了。按照共產黨的制度規律,上面一個針眼,下面一個大洞,省市縣的審計如何呢?至今沒有一份地方審計報告公開過。想想吧,一個窮秕子鄉甚至村,每年的公款吃喝費用幾萬上百萬的多的是,一個國家重點扶貧縣的教育局一年的吃喝費用多少?應當沒記錯,曾經見到的報道是:600多萬!一個大學的處室,平均每天的招待費就幾百元啊!公安局、安全局的例如“政保”,國家安全一點也沒有保護,全交給政治局常委甚至總書記一個人“N個代表”了,維權的民衆沒有少鎮壓,花費呢,據說平均每個政治警察每年桑拿等等的費用至少幾萬元,常常聽到來自安全局青年朋友的優越感:安全局的經費多得花不完。想想重慶市委宣傳部長上億的腐敗案吧!
關於2004年的審計報告披露,光是中國科學院所屬中國科學雜誌社財務負責人,1995年8月以來,將郵彙到雜誌社的“版面費”等存入以其個人名義在郵局開設的儲蓄賬戶,截至2004年底,累計存入資金336.48萬元,支取310.61萬元。那麽,全國幾千家期刊雜誌中國特色的版面費有多少?
毫無疑問,全中囯共產黨的財政罪過數以萬億計!
1999年的審計公告之後,想必是總理碰到難題、審計長更碰到難題了,接下來2000年、2001年、2002年不見審計公告了。
2003年是公認的“SARS中國年”,不得了,誰都沒有遭遇瘟疫的經驗,可是,各種趁火打劫也來了,審計又出動了,北京、湖南等地防治SARS專項經費出現被挪用、貪汙!於是,關於2002年度的審計報告在SARS年中又公開了。這一次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全文公開”——託福SARS?
報告第一部分“中央本級預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的問題”指出:“原鐵道部、交通部等11個行業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移交地方管理後,財政部自1998年開始,陸續將存放在這些部門的行業統籌資金結餘收繳到中央財政養老保險基金專戶,截至2002年底餘額爲59.34億元。根據國務院規定,上述資金應主要用於平衡移交過程中地區的資金缺口問題。但財政部一直將這部分資金存放在中央財政養老保險基金專戶,沒有按規定安排使用,每年又另外通過預算支出,安排行業統籌移交地方後的資金缺口。這種做法,不僅造成了這部分資金的長期閒置,而且還加大了中央財政支出負擔。”
報告又披露說,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原總經理等人,於1994年10月和1995年2月,違規爲北京和山東兩家公司辦理進口貨物信用證擔保,這些擔保均沒有真實的貿易背景,涉嫌金融詐騙。目前這兩個被擔保公司已登出,由銀行向境外墊付的信用證本金和利息全部損失,折合人民幣7.76億元。1993至1995年,還擅自動用鉅額資金投資或出借給香港和北京的有關公司,目前已形成損失2.08億元。以上擔保、投資和借款,給國家造成鉅額損失,但直接責任人7年來始終沒有被追究責任。……
關於2004年的審計公告出爐了:2005年12月26日審計長李金華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說,今年1至11月,全國共審計查出各類違法違規問題金額2900多億元。審計署重點審計了40個中央部門。我從審計署網站查到了32個部門的審計公告,時間是9月26日。結果是:一些中央部門虛報多領預算資金、轉移挪用或擠佔財政資金、私設賬外賬和“小金庫”,各類違規問題金額達90多億元。這個數位與1998年比較,部門數相當,金額達到3倍!看啊,森然城堡中的傢夥們都怎麽“爲人民服務”的——
2004年,財政部批復了商務部一項高達6億元的基金支出預算,而實際支出只有4050萬元,僅爲預算批復數的6.75%.同一年,國資委管理的30多家單位累計多報領住房公積金和提租補貼預算資金906.12萬元;廣電總局及所屬無線電臺管理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4個單位,至2004年底共計多報領預算資金9084.57萬元,廣電集團共計多報領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預算資金3367.12萬元;發展改革委負責組織分配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債投資和其他政府投資,由於胡亂審批致使安徽等9省通過重復申報等多獲取中央補助資金13.2億元; 體育總局超額支付所屬公司彩票發行印製費5.58億元;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是散發著血腥氣的“中國式賭場”:其負責人與私企聯手造假,造成彩票專項資金流失2341.26萬元;向非預算單位撥款1357.03萬元;重復安排專案資金1947萬元;所屬單位虛報專案,造成多安排財政性資金500萬元;所屬單位私存私放資金2412.83萬元……
人們所議論多年的中國財政是“官員財政、權力部門利益均沾的財政、預算隨意執行希裏呼嚕的財政、黑箱財政、設租財政”,不斷給共產黨的“科學管理、科學決策”增添著兒戲笑柄。
審計署並重點開展了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通信集團公司等11戶中央管理的重要骨幹企業的審計。發現三大突出問題:一是企業損益不實,造成多計利潤48億元、少計利潤150億元;二是一些企業決策失誤造成損失和潛在損失90億元;三是一些企業管理不善、利益驅動造成國有資産流失39億元。四大資産公司涉及金額700億;10戶中央企業決策失誤造成損失逾百億……最近看到已移民美國的原深圳六家上市國企之一的老總,揭露國企種種黑幕的文章,連我這樣多年來堅持觀察、分析中國“國情”的人看了都不免心驚肉跳,而2005年的審計公告可以說完全印證了那位良知未泯的老總的“泄密”。
報告披露1至11月全國試點性(這又是中國特色)對2.2萬名黨政領導幹部進行了審計,共查出違規金額350多億元,損失浪費金額4.9億多元。我曾經作了一個計算,就是共產黨如果將全國1400萬高校學生的伙食費按平均每人每月250元(南京低保標準)包下來,所需費用就是350億。看看吧,2.2萬官員幹了什麽!現在師生人數超過2.2萬的大學不在少數,就好比一個大學將所有大學生的飯錢偷了、盜了、揮霍了,1400萬中國大學生們,你們想到過沒有,這就是你們要繳高額費用的原因啊,如果沒有腐敗,中國的大學就算全部免費,所有開銷都由國家包下來,應當不超過5000億吧。說到這裏,我突然想到今年銀監會首次公佈了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監審報告:發現問題涉及金額5885億元。這則消息鋪天蓋地隨手可得,有多少大學生知道?
中國政法大學蔡定劍教授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表示:“屢查屢犯,直接原因就是政府追查責任的措施沒有跟進,重要的違法責任人並沒有被追究,這無疑使違法者有恃無恐,因此,建立官員問責制,不能問輕不問重,問下不問上。”老百姓們難以想象:共產黨自己反反復複頒佈的禁令,正是頒佈者們自己一轉身就帶頭觸犯禁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什麽專款專用啦,政府部門和公務員不得經商啦,從鄧小平的“四項基本原則”到江澤民的“三講”、“三個代表”,再到胡錦濤的“三爲民”、“保持先進性”,一直都有正兒八經的文件,可是我的天,全部算數,一概是從中央部門就開始自吐其面。真叫不可思議!這樣的中國是斷斷沒有救了呀!請看最新的審計公告——
國家物資儲備局曾以進口物資爲名,撥付該局深圳辦事處所屬深圳華儲實業公司,購貨款7600萬元,實際有7545.6萬元被用於購買香港某公司持有的股票;國家科技部下屬單位與其他單位,共同投資組建北京凱正生物工程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2925萬元投資中有2632.5萬元來自“863計劃”課題經費;2003年至2004年,衛生部所屬衛生監督中心未經批准,動用其管理的健康相關産品評審專案結存資金191.83萬元,購置帕薩特等轎車6輛、別克麵包車1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將對所屬方德公司的借款1190萬元,轉作對方德公司的投資。後因方德公司嚴重虧損,資不抵債,致使投資無法收回,造成國有資産嚴重損失……
“小金庫”一直對共產黨的顧大局、識大體、謀大計、成大業進行著無情的諷刺啊——
民航總局有關部門通過隱匿下屬單位上繳款項、截留購建職工宿舍結餘款等,私設“小金庫”。截至今年1月,累計收入8784.33萬元,累計支出4808.05萬元,主要用於發放職工補貼和爲部分職工購買商業保險;至2004年,體育總局所屬某運動管理中心球隊,未將收取的國內外企業贊助、比賽費等款項2412.83萬元納入單位財務統一核算,而是直接用於球隊教練員、運動員補貼和獎勵等支出,餘款438.29萬元也以現金形式存放或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 國資委管理的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通過編造工資表、虛列專案支出等手段套取資金,私設“小金庫”,截至2004年11月末,收入71.64萬元,支出28.37萬元,主要用於發放獎金、勞務費等……
上面已經說到,僅有的四次審計公告已經再強烈不過地說明:像幾千年皇權專制社會一樣,共產黨官場的罪惡不但沒有抑制,而且一犯再犯,越犯越上癮越犯越膨脹、泛濫。不是麽,屢審屢犯,屢教不改,屢禁屢發。凡是被審計過兩次三次的部局,都有相同的問題在不同程度上依然故我。如“自從前任部長田鳳山出了問題以後,就變得非常敏感”的國土資源部,2005年審計公告依然“出了問題”;財政部被多次點名,但人家真是“財大氣粗”,最新的審計報告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前提下,在“青眼白眼”厚薄分明方面仍有四大老問題——1,分配給予中央部門的人均基本支出數額差距較大,據對45個中央部門2004年決算抽查,有的基本支出人均水平高低相差10倍以上。從中不難想到爲什麽上上下下“不敢得罪財神爺”的玄機了;2,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收支未完全納入中央預算,而由其在收入中直接坐支的辦法,導致中國人民銀行的財務收支均未在中央預算收支中體現,且人均基本支出水平過高,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所屬的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實行預算包乾的辦法,其廣告收入作爲事業收入,免繳所得稅,並分別按13%和10%的比例上繳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這種做法,不利於加強財政預算管理;3,有的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與補助地方支出預算劃轉不規範。2004年,財政部在預算執行中將中央本級支出預算99.47億元劃轉爲補助地方支出,將補助地方支出預算26.67億元劃轉爲中央本級支出。出現這種情況,既有某些政策規定與預算管理制度不相符合的原因,也與年初預算未能細化到部門和專案有關;4,未完全將公有住房出售收入統籌用於職工住房補貼。難怪朱總理當年宣佈的房改政策之一——“購房補貼”在各地普遍存在著“口惠而實不至”的現象了,原來根本原因還在財政部門寧肯將錢挪作他用,也不願意讓享有購房補貼權的國民得到補貼。反正晚近買房人絕大多數都是普羅階層,你去貸款吧,逼著你讓商業銀行盤剝高額利息。我本人就深受其害。該死的中共財政!
前面已經分析過四次審計公告發佈的原因是共產黨財政吃緊,而不是共產黨真有了改惡從善的決心。這還可以從更多的方面得到印證:例如與法院、監察院一樣,審計得不到獨立。李審計長說由於憲法規定了審計不獨立,所以在憲法修改之前還不可能獨立。共產黨憲法可以老是修改來修改去,但實質上都是爲了鞏固其統治、爲了權貴們的利益而修改。再如審計署網站的審計公告已經越來越像“焦點訪談”,總是要將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打算以期刊登出來。這完全可以看出審計長的另一面,怕得罪人的一面。爲什麽?你的整改打算不能證明整改本身,到底整改了沒有還得要由跟蹤審計來確證,憑什麽僅僅一個整改打算就要當真,還要通過審計署的網站公告出來?毫無必要!又如,既然每一個國民都負有維護法制的義務,那麽,爲什麽審計署不能協同檢察院、法院甚至公安部門和其他一些監督部門,對歷年來審計出來的問題究竟整改徹究了沒有而窮追不捨?還有,審計公告的措辭嚴謹固然重要,但總是表揚肯定在先像各種平庸的總結報告一樣,則未免過於溫和甚至表現得過於怯懦,尤其沒有詳細的“過程披露”,更使問題的嚴重性被嚴重遮蔽。
面對種種制約,審計長和他的同事們實際上是非常無奈的。就在號稱“審計風暴年”的2004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通過其網站評論,暗示審計局與境外敵對勢力配合到了一起:“有一種情況我們必須注意,當中國的奧運大軍開赴雅典的時候,境外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會用各種報道來幹擾代表團的工作,使得他們不能專心指揮作戰,而疲于應付諸如此類的事件。”這個“爲國爭光”的體育總局在善於施放毒箭方面真可與中宣部相媲美了。更多的中央部局大佬們則裝聾作啞,那意思是“只要沒有說我裝在了私人腰包,公開有個屁用!”人們看到的多是巧言令色、推諉回避,無事一般。面對記者,例如建設部新聞處一位官員這樣說,大學城問題,審計的經濟問題比較多,涉及建設規劃方面的,部裏比較重視,也搞過調研,也給國務院寫過調研報告和建議,“你說的那些問題我們也不太好說,總之我們是比較重視的”。農業部新聞處的一位官員回答說,“你說的是農發行的問題吧?我們沒看到報告,資金是財政部支付,和我們無關。”教育部新聞處官員則表示,具體措施沒出來,但正在做。國資委新聞處的一位官員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表示,“我現在不太清楚,審計署審計的是中央企業的問題,審計國資委的說法不準確,國資委是國務院的特設機構。國資委去年剛成立,審計署是審計國資委成立以前的事情,是以前領導班子,不是現在的領導班子的問題。”看看警察對待上訪者,那架勢才叫不吃人也嚇死人,區區幾個“不識相”的記者,能幫審計長什麽忙!
審計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了什麽呢,“審計與被審計、監督與被監督者之間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審計機關能講話別人就不能講?大家都是公平的。”這當然不錯。可是,既然知道“有些部委胡攪蠻纏,在媒體上有一些不負責任的說法。”爲什麽不能公開反駁以正視聽?
一句話,審計長的無奈就是一切清官們的無奈,更是億萬民衆對共產黨的無奈。共產黨人很有一些不糊塗的,他們當然知道,這樣的無奈靠什麽“先進性教育”,只會增多而不可能稍有去除!
──轉自《民主中國》(//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