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輸出武器換取非洲的石油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去年2月約束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聯合國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但並未減緩全球各國對能源的依賴,主要的能源需求國家如美國、歐盟及日本積極地尋找長期且穩定的石油供應來源,以維持經濟成長。然而,這些國家目前正面對一個位於亞洲的競爭對手-中國。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資料顯示,過去四年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量已佔全球的百分之四十,並在2003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僅次於美國。

根據紐約時報1月18日的報導,中國在過去二十年每年的經濟成長率都超過9%,這必須仰賴大量的自然資源維持,隨之造成的影響是,中國在1993年由一個亞洲地區最大的石油出口國轉為淨進口國,並且估計到了2045年,中國的能源需求將有45%仰賴石油。這使得中國在2001年911恐怖攻擊後,開始積極地對非洲國家示好,以開創長期穩定的石油供應來源。

中國因此而處心積慮地經營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包括奈及利亞、安哥拉、蘇丹、赤道幾內亞、加彭等國。中國為了獲得保障的石油供應來源,所採取的策略是結合外交政策與國內的發展策略,鼓勵國營企業和擁有天然資源的非洲國家簽約合作開採石油、天然氣及其他金屬礦物。此外,北京對非洲國家猛獻殷勤,加強外交、貿易、免償債務、援助方案等。另一方面,中國的廠商如紡織業者,在北京政府的協助下,積極地到非洲國家投資,以逃避美國、歐盟對中國紡品的配額設限。以2004年為例,中國在非洲的外人直接投資達9億美元,約佔非洲全部外人投資的6%。中國已成為非洲的第三大重要貿易國,僅次於美國及法國。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的訪問教授大衛康(David Kang)表示,中國為達目的縝密規劃外交政策的居心,令人大開眼界。

然而,中國積極地開發非洲國家石油的同時,當然也要保障這些國家的安全,才能保證長期穩定的石油來源。中國在沒有人權概念以及為了平衡向非洲國家購買石油的成本的情況下,不計一切地販賣軍事硬體及武器到非洲國家,並且視非洲為其軍備武器的潛力市場。在此同時,中國也間接地達到了政治謀略的目的,包括在聯合國獲得非洲聯盟的支持,除了成功地阻撓台灣參與聯合國,並且也分散各國對其惡劣的人權記錄的關注。

非洲國家也並不是完全歡迎中國,他們指控在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對當地公司提供不合理的低價,而且沒有僱用當地人。此外,中國做生意的方法是見不得人的,喜歡賄賂以及無條件的提供金援等,對非洲國家致力增進透明化、提升良好治理、以及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致力改善非洲國家經濟改革的努力,都起到了負面阻力的作用。總括來說,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投資,雖然改善了非洲國家的投資環境,但相對的,也對這些國家的政治與經濟改革工作帶來負面影響,就永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非洲國家與披著狼皮的中國打交道,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唐山:開拓油源供應  台灣需預作準備
謝揆自唱反調 臨去倡直航
伊朗若遭制裁 將發動石油危機
利空消息刺激下  華爾街股價全面重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