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5日訊】自胡溫上臺以來,在國內是政治上的急遽左轉,在國際上對日本強硬而對北韓等流氓國家親近,以至於導致美日軍事同盟的加強。
但另一方面,這些國內外政策似乎並沒有影響中美關係的穩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中共太知道維持穩定的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所以對美國一直比較克制。這種克制表現在台海問題上,主要由兩方面的妥協構成。
首先,胡溫政權對台政策,表現出先硬後柔的兩面手法,或曰「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之所以如此,美國無疑是最大制約力量。「反分裂法」的出臺,引起國際輿論的大嘩,更招致國際主流國家的強烈不安,美國國務卿賴斯女士親自來中國,表達美國對「反分裂法」負面效應的嚴重關切。於是,幾乎是賴斯前腳走,胡溫政權後腳就宣佈正式邀請國民黨主席連站來北京。這顯然是對「反分裂法」的負面效應的外交補救。國親兩党黨魁與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裏的握手,多少緩解了由「反分裂法」帶來的台海緊張。
其次是胡錦濤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峰會期間,與美國總統布希進行了非正式的簡短會晤,胡錦濤主動邀請美國介入台海問題,成為這次會晤的重點。去年11月份,布希總統對北京進行工作訪問,在胡布會談期間和會談後兩人出席的記者會上,胡錦濤再次強調:「希望中美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穩定」。
在江澤民時代,無論在外界看來江核心骨子裏多麼「媚美」,但在臺灣問題上,江澤民在口頭上還是不斷地重談老調: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允許任何外國勢力干涉。然而,中、台、美三角關係的現狀,是中美之間五十多年博弈的歷史所形成,絕非空洞的口號所能改變。以現在中國的軟硬實力而言,不准干涉內政的口號喊得再響,也絲毫改變不了台海現狀,還不如面對現實,採取更為實用的應對策略。
而胡錦濤上臺以來,美國的台海角色表現出更為務實的態度:既然無法改變歷史形成的台海現實,那就索性放棄空洞的外交說辭,轉而承認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重要角色,通過邀請美國來共同面對台海問題,以美國對臺灣的巨大影響力來遏制台獨勢力,顯然比不斷重複「中國內政不得外國干涉」更為有效。
胡錦濤邀請美國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穩定的言論一出,頓時引來愛國憤青在網上的炮轟,正面高呼捍衛主權尊嚴者有之,反面斥責胡錦濤此論是「賣國論」者也不乏其人。然而,對於一個獨裁黨來說,無論誰執掌中共政權的最高權力,都不會太在乎的民心之向背,胡溫政權當然也不例外。憤青們的拳拳愛國之心並不能阻止現政權的我行我素,不僅中共政治局大佬們要與黨魁保持一致,而且中共軍方也要服從中央軍委主席的統一口徑。
2006年1月11日,中共軍報《解放軍報》在第一版報導了國防部長曹剛川會見美國眾議院美中工作小組代表團的新聞。曹剛川表示:去年頻繁的「胡布會」和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成功訪華,說明「當前中美關係總體發展良好,兩國領導人保持著密切的交往與溝通。」談到臺灣問題,這位軍頭說:「我們讚賞美國政府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反對‘台獨’。希望美方切實履行承諾,不向臺灣發出錯誤信號,與中方一道反對和遏制‘台獨’,共同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
在我對時政新聞的有限瞭解中,在台海問題上,中共黨魁與中共軍方一直表演著黑白臉的雙簧,黨魁相對溫和,軍方相對強硬。安撫出自政務官員之口,狠話出自軍隊將領之口。外國媒體也經常誇大黨魁與軍方的分歧。而這次國防部長曹剛川的表態,還是中共軍方第一次明確表示擁護胡錦濤以務實的態度來處理中、美、台三方關係,說明了胡錦濤對軍方掌控力的加強。
然而,被大國崛起的幻覺引上激進民族主義之路的憤青們,卻齊聲反對胡錦濤的務實態度,很有點「頭可斷,血可流,主權尊嚴不可辱」的勁頭。
我流覽了對此條新聞在新浪網上的反應,雖然跟貼不多,但是只有一條跟貼是贊成胡錦濤的務實策略:「和美國共同維護臺灣地區穩定,是一種策略需要的考慮,這種策略是陳阿扁和日本人所不願看到的,我看這還算一著好棋。」而絕大多數跟貼都是主權尊嚴第一的論調,現摘錄若干跟貼如下:
臺灣海峽是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的事情,不應由任何國家和地區來維護和干涉。
為什麼要共同維護台海和平????????
這是中國人民自己的事嗎????????
中國人解決自己的事,豈能讓他人插手!!!
應是大陸和我國臺灣地區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臺灣海峽是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的事情,不應由任何國家和地區來維護和干涉。
這樣就把台海穩定國際化啦!
應該這麼說:臺灣是中國人的事,決不允許任何外國干涉!
中國內政,怎麼要美國共同維護和平穩定呢?在臺灣問題上,美國不要干涉中國內政。
應是大陸和我國臺灣地區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甚至有憤青放出類似朱成虎的狠話說:「外國如果不想讓地球毀滅的話,就不要干涉中國人的事!」
由此可見,激進民族主義在中國的氾濫,對中國的前途是單刃毒劍,對中共現政權的機會主義外交,也至多是雙刃劍,既可以用於彌補現政權的合法性危機,也會給現政權的權威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2006年1月14日於北京家中
──《觀察》首發(//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