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亞洲影響力下滑了嗎?

標籤: ,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特稿) 美國在甫於吉隆坡落幕的第一屆東亞高峰會缺席,引起各種不同解讀。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這是美國長期漠視東協的存在,東亞反美情緒日積夜累,九一一以後美國專注反恐忽視亞洲,中國崛起趁虛而入的綜合發酵結果。

不過另有專家認為,美國觀望的成分居多,被排擠或影響力下滑的說法並不正確。

早在半年前,國際智庫就開始討論美國未被邀請參加吉隆坡東亞高峰會的意涵。包括美國智庫在內的大部分國際學者專家多認為,美國被排除於東亞峰會之外,是一大警訊,特別是在這個中國迅速崛起、亞洲地區危機四伏的敏感時刻。

綜合擔憂美國在亞洲漸失影響力的學者專家的看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以時間順序分析,至少有五大因素造成美國在亞洲的威信逐漸流失。

首先,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美國可依賴度開始令人質疑的開端。當時全亞洲人心惶惶,紛盼美國伸出援手,但美國的表現讓亞洲人失望。比起墨西哥發生金融危機時美國的快速反應,亞洲人覺得美國把亞洲當做次等地區。東亞國家甚至覺得中國比美國夠意思,沒有落井下石將人民幣貶值以自保。

其次,亞太經合會議(APEC)的不作為,也令東亞國家失望。在一九九七年金融危機中,APEC並沒有發揮作用。而且APEC成立十多年,並未實現區域自由貿易。至目前為止,美國只與區域中的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連日本與美國關係那麼密切,想與美國建立自由貿易關係都困難重重。APEC在東亞國家的眼中,已成為太平洋兩岸元首一年一度穿各國傳統服裝走秀的大拜拜,沒有太大實質意義,因此早已尋思自己建立一個堅實而有競爭力的區域體。

第三,在一波接一波的區域危機發生後,東亞國家已體認到,與其等待外援,不如區域內彼此扶持。從小到森林大火、酸雨、沙塵暴,到大到金融危機、SARS傳染病、禽流感,都必須有一個區域機制。美國傾全力在全球推動反恐,無暇他顧。二00五年七月,東協在永珍召開第三十八屆外長峰會,美國國務卿萊斯無法出席會議,就是典型例子,讓東協體認到必須自求多福。

第四,九一一事件後的美國安全政策也令東亞國家反感。美國祭起反恐大旗,警告外國「非友即敵」(You are either with us or against us),軟硬兼施,逼迫友邦出兵伊拉克「共襄盛舉」,使許多國家政府受到人民責難。戰後未發現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卻頻傳虐囚、刑求醜聞,而布希政府硬拗強辯,令東亞國家見識到美國人權的雙重標準。

最後,中國經濟的崛起,令東亞國家在經濟貿易上不再以美國馬首是瞻。而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對大國雖然不假辭色,但對東協小國則不斷強調和平崛起示好,除主動表示願與各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外,在南海水域的爭執上,也刻意低調,主張相關各方共同簽署「南海行為準則」,和平解決分歧,共同開發資源,令東協國家感受到中國不再鴨霸,美國在東盟國家心中的分量逐漸被稀釋。

話說回來,美國未出席第一屆東亞峰會,真的是因為以上原因遭到排擠、在亞洲的影響力式微了嗎?一位參與峰會前後美日例行溝通簡報的日本駐美國大使館高層官員表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這位不希望具名的日本官員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這次東亞峰會籌組過程中,美國政府從頭到尾都未曾向日本政府明示或暗示,要求協助美國與會。而東亞峰會成員國,包括中國和馬來西亞在內,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籌備過程中,明示或暗示反對美國參加。他覺得,美國的立場是在不了解東亞峰會的成立宗旨及未來走向之前,不願貿然參加,以免造成美國在國際上為這個新組織背書的印象。

事實上,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艾里克‧瓊恩(Eric John)2005年10月在國會一項聽證會上被問到美國為何不參加峰會時,即指出:「很坦白地說,我們對東亞峰會還沒有決定相關政策,因為它還是一個黑盒子,沒有人知道東亞峰會會不會又只是另一個元首聚集一堂的場合。」「一旦這個論壇成形,我們就會研究如何與它交往。……在此之前,對於應邀與會,我會猶豫再三。」

另外,當被問到美國是否對被排除於東亞峰會之外感到失望,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艾瑞里表示,美國與東亞國家的雙邊及多邊關係非常堅強密切,如果這個地區的國家認為成立新的論壇對他們有用,美國樂觀其成,但美國並沒有感覺到受到排擠。被問到美國是否尋求獲邀與會時,艾瑞里說,美國沒有這個打算。

這位日本大使館官員表示,有人認為美國這次未參加峰會,完全是中國在幕後導演。其實,就日本的了解,中國自始即未反對美國與會,因為中國已經理解到,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對亞洲的安全有正面的意義。以亞洲海路安全為例,沒有美國的維護,維繫中國命脈的對外貿易可能就受到威脅。至於美國在亞洲對控制日本及台灣的作用,則是中國學會逆向思考後的認知。

這位日本官員指出,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峰會上發表演說時,一再強調東亞合作必須保持透明開放包容,反對封閉排他,應有澄清外界有關中國排美傳聞的作用。

當然,眾所周知,當年提出東亞峰會構想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地,曾堅決反對美國參加。不過這位日本官員表示,馬哈地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馬來西亞當局已沒有這種想法。

此外,第二屆峰會舉行地點,由原先盛傳的北京改為馬尼拉,顯示東亞峰會仍以東協為主體,消除中國搶奪東亞領導權的印象。

這位官員說,只要美國看到東亞峰會不走封閉路線,採行開放的地區主義,同時不會與亞太經合會議疊床架屋,二00六年菲律賓二屆峰會時,美國很可能就會要求參加。

相關新聞
李家同:承認吧!他們是「不存在」的「小人物」
常泳:美國如何對待礦難?
移民問答(306) 父母放棄綠卡, 孩子的綠卡仍然有效
移民問答(307) 交I-485後不久就做指紋, 體檢得到I-485 要處理才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