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1日訊】2006年1月5日,陝西省渭南市移民局工會主席李萬明完成了他有生以來的第616次舉報。
他這次所寫的長達6萬多字的舉報信,是有關當地政府截留5000多萬元災民救災款的事情。
從1993年渭南市移民局成立至今,李萬明一直在這裏工作,親身經歷的移民搬遷安置中的每一個細節,讓他在培養了對移民深切同情的同時,也樹立了對侵害移民利益行為的憎惡和仇恨。
在李萬明看來,兩年之前發生在渭河的那場大水,讓數千戶當地農民流離失所,也給當地華陰市政府帶來了「機會」。
災害發生之後的2003年8月,國家發改委就撥出救災款5906萬元。但兩年過去了,這筆錢真正到災民手上的還只有50萬元。
為了追討這些款項,當地百姓多次自發組織舉報和控告,但最後的結果是被華陰市政府關押和勞動教養。
1%的使用效率和地方政府的打壓,讓李萬明和當地的鄉親倍感氣憤與失望。「我們寧可讓國家把5906萬元資金重新收回,也不能讓中央的這些救災款白白流失!」華陰災民牛玉候說。
禍起渭河
2003年8月,黃河最大的支流之一渭河遭遇歷史罕見的長時期暴雨,40天內,渭河連發五次洪峰,其支流石堤河、羅紋河相繼決口,4億立方米洪水一天之內迅速懸到了華陰市頂上,並威脅到渭南市的安全。
為了確保城市安全,華陰市政府開始動員農村居民疏散以備洩洪。時任華陰市副市長的聶好禮曾拍著胸脯說:「我們要誓保華陰市,為此,不惜計畫淹沒3萬多畝土地,轉移3萬多群眾。」
村民安全撤離6天後,羅紋河再次決口,4億立方米洪水沖進華陰市境內。為了保住城市,華陰市的高家村、羅西村等11個村莊被定為洩洪區,並頃刻間變成了澤國。
8個月後,重回家園的災民們看到:麥田變成了沼澤,房屋變成了瓦礫堆。那時,災民們沒有現在這麼心慌,因為他們記著市里領導的承諾。當時,這位領導承諾,洪水過後,「村民的每一片瓦都會得到補償」。
不過兩年過後,雖然災民們還沒有得到有效安置,但當地官員的說法已經與之前大相徑庭。1月6日,華陰市委宣傳部一位袁姓副部長對前往採訪的《公益時報》記者稱:「當年的洪水是天災造成,我們絕對不可能犧牲村民的利益,來炸毀堤壩保護市區,村民是不能向政府申請賠償的。」
省裏留了4718萬元
市里截留1018萬
對於災民們來說,是否獲得賠償還是下一步的事,當務之急是解決災後的安置問題。
洪水過後,陝西省發改委在第一時間向國家發改委上交了《關於上報陝西省2003年洪水災後重建首期應急工程修改建議計畫的報告》。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 將陝西省上報的災區3474戶村民外遷。按照國家、地方、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籌集,按照每戶1.7萬元的標準補助(其中1.5萬元用於補助災民建房, 0.2萬元用於公共設施建設),中央補助共計5906萬元。
批復同時,國家發改委向陝西方面緊急下撥了這筆專款。不過,災民們對此並不 知情,他們只是記得當時政府讓他們填寫了華陰市「03•8洪災農林果漁損失調查表」。直到2004年10月,災民們準備重建家園時,意外見到了一份宣傳材 料,上面有「國家對新建住房戶按每戶1.5萬元進行補助」的內容。
醒悟過來的災民們在前往華陰市的上一級渭南市移民局諮詢後知道了國家發改委的那筆撥款,但華陰市移民局矢口否認有這麼一筆款項,說這事跟華陰市移民局沒有任何關係。
2004年12月1日,災民派代表趕到北京向國家發改委反映情況。華陰市一位姓聶的副市長趕到國家發改委,在那裏,聶副市長承認國家給華陰市3474戶災民撥款已經到位。他承諾,待災民一回到陝西,馬上兌現。但直到2006年元月,災民們依然未見分文。
災民還向記者反映,「聶副市長所說的受災戶為3474戶不太屬實。以高家村為例,該村實有戶數370餘戶,華陰市卻上報了417戶,相差近50戶。」
採訪中,《公益時報》記者發現了國家專項撥款沒有到位的原因。華陰市移民局一位主管副局長告訴記者,雖然國家發改委下撥了5906萬元救災款項,但陝西省發改委卻只下撥了1188萬元作為首期遷建款。陝西省發改委農經處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證實了上述說法。他說,的確有4718萬元剩餘款項沒有下發,首期1188萬元災民建房款早在2004年10月15日就已撥付到渭南市財政局,剩餘款項還在省財政廳。
在渭南市發改委的《關於下達2003年災後重建華陰市渭河「03•8」洪水淹沒區首期移民遷建工程投資計畫的通知》中,記者看到,2004年10月13日,渭南發改委就下達了首期1188萬元災民建房款的投資計畫。同時,款項已經下撥給了華陰市。
事實上,災害發生後,華陰市移民局曾向華陰市民政局借了50萬元。而華陰市財政局僅將1188萬元建房款中的100萬元撥給了華陰市移民局,除去償還50萬元借款,這100萬元剩下不多了。
蓋房之爭
對於已經下撥到位的1188萬元為何沒有發放到災民手中,華陰市移民局的那位副局長解釋說,由於災民不願意到政府指定的地方去建房,重建工作難以進行,政府也就沒有向上級申請更多的資金,所以大部分款項是留在省裏面。
按照陝西省發改委給渭南市發改委的《關於華陰市渭河「03•8」洪水淹沒區首期移民遷建工程實施方案的批復》,華陰災民首期安置建房點分別為華西移民西村、華西移民東村和高家移民新村。
移民局周選民局長說,他們正緊鑼密鼓地建立華西移民西村,遷建後的華西移民西村可以抵禦20年一遇的洪水。但災民認為,只要洪災再次發生,「華西移民西村一定厄運難逃。」同樣的爭執也發生在高家新村的選址問題上。
實際上,當地政府在首期災民遷建計畫中採取的是抓鬮的辦法,這種做法已將部分無房戶、倒房戶、危房戶拒之門外。更令災民們氣憤的是,當地政府規定:凡抓鬮抓到遷建指標的無房戶、倒房戶、危房戶,須先繳納1000至2000元不等的「押金」。
因為沒錢交押金,一些有幸抓到鬮可以首期搬遷的村民,被迫退出了搬遷計畫。
採訪中,記者見到災民的多處房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有的甚至發生了牆體傾斜,災民們只能用木樁子頂著。
莫須有的罪名
2005年7月13日,華陰市部分災民到陝西省政府反映建房款等一系列問題。
災民代表劉懷榮等8人提出解決村民應領到的建房安置款等7個方面的問題,華陰市政府官員答復3個月內處理好問題。但3個月過後,華陰市政府沒有作出任何 回應。2005年10月23日,劉懷榮、張緒祥等代表商量,準備再次向上級反映華陰市政府不作為。突然,華陰市公安局數十名員警趕到,將全體在場的群眾代 錶帶上警車,關入了華陰市看守所。此後,華陰市公安局決定對81歲的村民代表劉懷榮和另一名代表實施勞動教養。
記者在渭南市勞動教養委 員會的一份決定書上看到:經查,劉懷榮先後兩次組織群眾召開代表大會,預謀搶佔某單位耕地等事宜,由於檢察院不立案,特決定對其進行勞動教養。讓人不解的是,那家被公安局所指的村民代表欲搶佔耕地的單位,對此卻毫不知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有誰要搶佔其耕地。華陰市有關部門解釋稱,那是因為群眾還沒有對該單 位造成直接衝擊,但已經開始在預謀。市委市政府事前並沒有跟該單位溝通,所以該單位不知情。
市委辦公大樓在災難後建成
就在華陰市災民苦等救濟款未果之際,闊氣的華陰市委辦公大樓卻迅速蓋好了。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這棟新蓋的市委辦公大樓非常顯眼,除了樓宇高大之外,樓外牆採用的玻璃幕牆顯得格外闊氣。
「沒有災難,也許就沒有政府的辦公大樓!」一位災民說,當時洪災剛結束,村民們都還在洪水沖過的房屋內居住時,市委已經開始在籌建辦公大樓了。現在災民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市委等相關單位已搬進寬敞明亮的辦公大樓。
另一位災民告訴記者,他聽承包這項工程的人說,市委大樓一共花了1600多萬,而此前聶副市長承諾的給每戶發5000元錢合計應是1737萬元。「雖然說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市委辦公大樓是花了救災款,但中央下撥的5900多萬元救災款,到了市里就只有100萬撥出來,我們真的感到不可理解。也許只有上頭來人才能查清楚了。」一位災民說。
(來源:公益時報/記者趙冠軍報導)
──轉自新世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