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八日電)搔癢難耐的異位性皮膚炎,是許多民眾季節轉換時揮之不去的夢魘,特別是溼度、溫度變化劇烈的秋季更易引發惡化,皮膚科醫師建議,民眾除避免接觸過敏原外,日常保濕工作也要加強。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搔癢性皮膚病變,據統計,台灣約有百分之十二至十三的民眾,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嬰幼兒則有百分之六點七的發生率。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翁雯柔表示,溼度、溫度變化都劇烈的秋季,可以說是最易引發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時期,因此除了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或塗抹類固醇藥膏等藥物治療外,民眾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保養、保溼工作更不可忽視。
翁雯柔指出,除了儘量不要在家中擺設地毯、窗簾、絨毛布偶等物品,以避免增加接觸灰塵、塵 (虫滿)、皮屑等過敏原外,最好也能善加利用冷氣機或增溼機,達到控制溫、溼度,營造良好生活環境的目的;另洗澡水溫度不宜過高,一洗完澡後,也最好能立即塗抹保濕用品。
至於保濕用品選擇方面,翁雯柔則建議,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特性是缺水也缺油,因此最好能夠選購以表皮油脂成分為主的產品,不過嬰兒油、綿羊油等類產品,因為不含水份,反而可能會越擦越癢。
翁雯柔強調,心理壓力也是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適逢開學、或期末考期間,臨床診療上都可以見到不少學童因壓力而發病,因此除了關注季節變換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外,父母親也要多重視小朋友的壓力調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