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七日電)北京清華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馬俊駒建議中國政府加強對大江大河的保護,制定類似於「黃河法」、「長江法」、「太湖法」等法律,約束一些企業和政府的行為。
中國青年報報導,馬俊駒在第二十二屆世界法律大會表示,中國在環保的立法和執法仍有不足,如果制定「長江法」等法律明確規定,修建一項工程就必須通過嚴格的法律程序,要有一系列的論證依據,可以避免或減少對環境和生態的破壞。參考國際上一貫的作法,凡大河流、大湖泊都要有專門的法律來保護。
他表示,中國的環保訴訟案件不斷增加是好事,表示公眾的環境意識增加。過去主要透過行政處罰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司法程序介入的路徑不通暢。現在放寬訴訟主體資格,擴大了被訴主體範圍,有利於對污染受害者權利的保護。中國已有不少學者在從事環境侵權案件的研究。
對於環境污染有向農村和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他說,解決之道在於進一步完善環境立法體系。應當考慮創設環境權的概念,承認環境權也是一種生存權,即人權,將其提高到憲法權力的地位。
他說,有些政府官員追求政績工程,環保需要大量投入且見效緩慢,於是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官員沒有意識到,搞好環保就是一項造福後代的最大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