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追蹤﹕中美歐紡織品貿易怎麼了﹖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9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羅莎報導) 中美歐之間的紡織品貿易關係進入了關鍵階段。2005年1月1日起﹐關貿協議國之間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中國產品大量進入美國歐洲市場﹐許多出口競爭力較差的國家被擠出市場。歐盟啟動“特別防衛措施調查”﹐巨額中國紡織品被阻在歐洲港口和倉庫﹐歐洲進口商和零售商損失慘重怨聲載道﹔美國對13種中國紡織品進口設限。而且中美和中歐之間的談判多次無功而返﹐這一切究竟因何而起﹐又將如何發展﹖記者通過查閱大量有關文件﹐對三方貿易爭端長期追蹤﹐並在胡錦濤訪美前將此爭端之前因後果一一列出供讀者參考。

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已31年之久的紡織品及成衣的配額限制措施終告廢除,紡織品及成衣回歸自由貿易,這對全球貿易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不過由於若干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的出口競爭力較強,導致整個配額制度取消後,一如預期的中國產品出口數量及金額激增,故美國及歐盟自今年3、4月間起,面對來自國內產業的壓力,已陸續展開各項行動,包括:建立機制監督進口,或進行進口數量調查,及與中國進行貿易諮商等,希望能有效抑制中國產品的出口;另一方面由於出口國原有出口配額保障的取消,而使得出口市場占有率重新洗牌,出口競爭力較差的國家造成工廠關閉及工人失業等負面影響。在WTO場合,已有許多發展中國家呼籲要重視此一情形。

這一波的貿易自由化,來勢洶洶。國際經濟學協會會長Fred Bergsten指出,美中兩國貿易嚴重失衡最快可能在今年秋天爆發嚴重的經濟衝突。美國與中國間的貿易不平衡是衝突的重要原因,而且雙方的關係也因紡織、科技等產業競爭而亮起了紅燈。雖然人民幣已自7月升值2%,但顯然該幅度並不符合美國國會之期望,國會已蘊釀提出對中國施行貿易障礙的法案,其後續發展如何,值得關注。但無論結果如何,紡品及成衣的自由化,可讓消費者享受更物美價廉的商品確是不爭的事實,對廣大的世界消費者而言,是一項福音。

回顧紡品貿易的歷史,大概可分為三個重要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雙邊貿易限制措施(1936年-1973年)

由於1930年代之經濟大蕭條以及來自日本的競爭,西方國家早已開始對日本以及其他紡織品之新興國家提高紡織品的進口障礙。第一個紡織品之「自願出口設限」即係美國在1936年針對日本紡織品之出口所為。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就紡織品貿易進一步實施嚴格的貿易限制制度。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雖然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之成立且發揮其功能,許多產品之貿易逐步自由化,但紡織品之貿易不但未有自由化之措施,反而許多國家採取更嚴格的貿易限制。

第二階段:訂定多邊貿易協定,納入多邊架構(1974年-2004年)

為了讓許多雙邊限制措施在多邊協定下取得合法的地位,於是有了1974年生效之「紡織品國際貿易協定」,即通稱之「多種纖維協定」(Multifibre Arrangement;MFA)。該協定之主要規則是﹕在有實際之市場擾亂或有市場擾亂的可能時,進口國可以分別以實施片面之紡織品進口數量限制,或與出口國訂立雙邊協定,以限制紡織品之進口數量。

1995年生效的GATT烏拉圭回合多邊談判協定,成功制訂了「紡織品及成衣協定」,取代原有的「多種纖維協定」,並要求配額限制措施分階段取消,限制措施應在協定生效後第121個月的第一日終止(即今年1月1日),且協定不得延長。不過由於紡織品及成衣協定僅規定回歸之比率及配額之擴大,而將產品的選擇權留給實施進口限制的國家,所以事實上各國最敏感之產品都是留到最後才自由化,而且自由化的最後階段幅度也最大,所以各國所面臨之產業壓力是逐年增大。

第三階段:無配額的時代(2005年1月起)

WTO紡織品及成衣協定已自2005年1月起廢止,紡織品及成衣之全球配額制度完全取消,回歸自由貿易。

中國入會WTO承諾有關紡品出口的“特別防衛措施”(SSM)規定

鑒於紡織品及成衣協定規定於2005年1月起廢止相關限制措施,歐美等國家早在2001年11月中國加入WTO時﹐在“入會議定書”(即工作小組報告第242條)中訂明中國紡品出口的特別防衛措施(SSM)規定,以因應中國紡織品及成衣的大量出口所可能對各國造成的衝擊。SSM規定在2008年12月31日前,任何WTO會員如果認為中國紡品及成衣出口產生市場干擾,就可啟動SSM﹔限定中國相關出口量不得超過前一年的7.5%。這項利器已成為歐、美今年以來主張對中國紡品及成衣採行設限的依據。

中、美及歐盟今年以來就紡品所採措施與協商

中國方面

針對自今年配額取消後,美國及歐盟即不斷表態將再實施配額限制一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等重要官員,均在各種場合一再強調,中國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出口關稅及行業自律作法,努力提升紡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質量,並認為歐、美再實施配額限制違反WTO自由貿易原則的作法。雖然歐、美表示採取相關限制行動的基礎係依據中國紡品特別防衛措施之入會承諾,但中國認為依據短期的不準確數據採取設限作法,已嚴重損害多邊貿易體制,必要時將向WTO提出訴訟。

的確,中國自今年1月1日起已對148項紡織品徵收出口關稅。並在5月20日宣布,從6月1 日起將調整80項紡織品之出口關稅,其中有74項將提高出口關稅,稅率多達原來的5倍。但就在美國商務部部長訪問中國討論智慧財產權及紡織品等爭議之前夕,於5月30日突然宣布取消該大幅調高多項紡品出口關稅計畫,這舉措令歐、美等國頗感到不解。而在中國民間方面,紡織品出口協調聯席會議也制訂自律協定,內容包括:調控出口數量、制定出口最低價格、出口監測和預警等,並獲商務部支持。但很明顯的,該等措施的貿易效果相當有限。

歐盟方面

歐盟于4月29日宣布對9類紡織品發起「特別防衛措施調查」。隨後中國與歐盟經過多次的諮商終於在6月11日凌晨達成協議簽署備忘錄。雙方同意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間內,對棉布等、T恤衫、套頭衫、褲子等10類紡織品確定合理基數,歐盟放棄依WTO議定書中規定之7.5%的年成長率,改依每年8%至12.5%的成長率,確定中方對歐的出口數量。但是後來因按訂單運往歐洲的中國紡品成衣超出進口配額,積壓在歐洲各港口無法入關,總值約4,300萬歐元,導致歐盟零售商損失慘重,再加上急於補充冬季貨品,而怨聲載道,因此歐盟已承受到壓力,必須對配額額度進行檢討。為解決該積壓問題,中、歐盟雙方8月28日在北京結束為期4天的諮商,雖未能達到共識,但是歐盟官員於會後表示,將努力解決目前積壓在海關的紡品的問題,這些貨物期望在9月中完成海關程序,進入歐盟市場。

美國方面

美國商務部轄下的“紡織品雙邊協定施行委員會”繼5月13日宣布對3項產品設限後,5月18日再對4項產品設限,每年出口成長率不得超過7.5%,直到2008年。另中、美雙方前三次的司局長級官員之諮商仍在受限紡品類別、增加幅度、增加基數等問題上存在分歧。最近一次的8月30日至8月31日在北京舉行之第四次高階官員諮商,最後不幸也宣告破裂。就在談判破裂數小時後,美方態度強硬,立刻宣布對6項紡品再作設限。美國紡織業者並打算在9月5日當週再向美國政府提出更多紡品設限的要求。雙方的貿易戰似乎已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在WTO場域各國之角力

WTO秘書長蘇帕猜一再利用相關場合發出呼籲,全球紡品配額制度取消的影響尚不明朗,中國以外的紡織業者應該已針對配額取消後,全球紡品生產布局策略的改變做好相關因應措施,並認為歐、美在決定對中國紡品進口設前應花費更多時間評估中國紡品的影響,勿急著採取限制措施。

另在5月10日召開的貨品貿易理事會會議中,土耳其與約旦將「後紡織品及成衣協定(ATC)相關問題」登記為討論議題,但中國堅持反對列入﹐經主席協調沒有結果。由於WTO採取共識決定規則,只好宣布中止會議。中國此種強硬抵制的作法,在WTO是相當罕見,而引起會員的震驚。

7月15日的貨品貿易理事會中,土耳其再次提案,建議理事會應成立工作計畫,對全球紡品生產及貿易進行完整及定期調查,並設計適當的補救措施。土耳其表示,許多開發中國家面臨被掃出傳統市場的危機,而同時中國紡織品對歐洲出口增加了73%,對美國增加了65%。蒙古、約旦、突尼西亞、肯尼亞、斯里蘭卡等國代表都發言支持土耳其的建議與評估。中國則強調,紡品出口增加是痛苦結構調整後所得到的回報,且中國也同時是紡品第三大進口國,認為土耳其的建議是單方面的﹐無法接受。印度、巴西及阿根廷也表示,無法同意貨品貿易理事會成立個別部門的工作計畫。歐盟則支持理事會未來繼續討論紡品問題,重點放在發展層面。

爭論依舊 前景不明

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現在每年出口的紡織品超過600億美元,今年全球貿易規則改變使得中國在全球3500億美元紡織品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依據WTO的估計,中國今年在美國的成衣進口市場占有率從1995年的16%,將大幅成長到50%﹔在歐盟,則由18%成長為29%。中國龐大的市場占有率已影響了數十個掙扎求生存的國家經濟。全球公平紡織品貿易聯盟認為,中國是以低估幣值、補貼方式進行不公平的競爭。

中國與歐盟雖然已在6月間達成紡品設限協議,但不到2個月,歐盟內部即出現嚴重分歧。對歐、美而言,究竟應該繼續保護國內紡織產業或真正遵從自由貿易原則,達到雙贏的結果,正考驗著他們的智慧。而中國,長期低估了人民幣,恐需於近期內再進一步升值,才能平息可能產生的貿易爭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9月7日訪美與布希總統的會談,是否可以化解目前的緊張局勢,值得我們密切注意。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歐盟成員國討論中國紡織品積壓問題
專家稱中美繼續紡織品磋商 透露積極
中美第四輪紡織品磋商  未達成協定
美中紡織爭議 三天會談無法達成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