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30日訊】梁啟超堪稱中國近代史上的百科學者。他不僅在政治、思想、歷史、文化諸方面都有精闢的論著,還在一百多年前就對泡沫經濟有所論述。戊戌變法前一年(1897年),梁啟超在上海《時務報》發表《〈史記‧貨殖列傳〉今義》,把泡沫經濟稱為「氣泡」 。文中說道,「西人論商務中此等情形,比之氣泡,謂其張至極大時,即將散之時也……西人富國之書(經濟學著作)斤斤以此為言,蓋謂苟國中人人盡明此理,則追風逐氣者不至舉國若狂,而氣泡不至屢張速散,而一國之群商亦可無受其牽累也。此有國者保商之道也。」[1]
現在,泡沫經濟幾乎成了國內外經濟學界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在2002年10月中旬國務院召開的有關當前經濟工作和形勢的研討會上,連朱鎔基都坦承泡沫經濟正在中國大陸形成。專家和學者們在該研討會上論證中國大陸泡沫經濟有如下基本狀況:違規入市資金持續增長,據不完全統計達八千億元以上,約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百分之九。積極擴大內需市場政策在五年裡基本停滯不前,受阻於產業結構、低效率。金融不良資產、貸款壞賬高達百分之四十,超越了金融破產的界限。國民經濟產值的增長主要是依靠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資和外資投入的拉動。國債、外債具有高度的政治和社會風險,中央和地方的國債累積共達四千五百八十億元 (另一說為九千億元),其中外債為二千三百億美元。中長期國內市場供大於求。社會失業率以百分之十五上升,農村剩餘勞動力達二億五千萬人。在出口增長中,外資的比例由九O 年佔百分之十五上升到百分之六十,而國有企業積壓的產品每年達千億元以上。資金外流失控,年達五百至五百五十億美元,相當於2001年引進外資額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即流失額超過引進額20%[2]。
現在,該研討會已開過兩年多。中國經濟泡沫化的勢頭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越來越強。有人斷言「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全面崩潰」[3]。有人宣佈中國「銀行已達破產標準」[4]。查辭海「泡沫經濟」條,全文如下:「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卷、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盪,甚至經濟崩潰。」[5] 通俗地說,泡沫經濟源於人們內心普遍存在的投機心理。在此心理驅動下,人們在一定時間內爭先恐後地對某一領域——通常是股票、證卷、房地產等——投入大量資金,造成該領域的迅速膨脹,形成虛假的經濟繁榮,在短期內帶動整個國民生產總值(GNP)大幅增長,使GNP注水膨脹,形成富有欺騙性的虛假繁榮。(例如,在房地產行業的虛假繁榮表現在:一面是新房空置多年無法售出,一面是新的建房工地紛紛開工;一面是拔地而起的高檔商品樓,一面是囊中羞澀的購房者;一面是競相攀昇的房價,一面是購房者買不起所需的房屋。)這種虛假繁榮隨時都可能導致毀滅性的大蕭條。
泡沫經濟並非始於今日,並非始於中國,也並非只限於股票、證卷、房地產領域。筆者打算在此文對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泡沫經濟現象略加介紹。望廣大讀者以史為鑒,正確認識祖國目前的經濟形勢。
1、鬱金香熱:最早載於史冊的泡沫經濟不是以股票、證卷或房地產為投機對象,而是以觀賞花卉鬱金香為投機對象。鬱金香在十六世紀中葉由土耳其傳入西歐,隨即在荷蘭王國身價大漲。罕見品種的鬱金香球莖的價格異常上漲。在1 636年,一個罕見品種的鬱金香球莖可以換回全套馬車(即兩匹馬、成套馬具和一輛馬車)。於是,對鬱金香的變異品種進行培育變成了一本萬利的事業。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名著《黑色鬱金香》就是以這個年代為背景的。當時,貴族、貧民、農民、工匠、水手、店主、僕人……都在倒賣鬱金香。許多人把終身積蓄都用來對鬱金香投資。有的人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財主。鬱金香買賣越做越大、供不應求,現貨交易無法滿足需要,又展開了期貨交易。當時,誰都以為鬱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彷彿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有錢人都在訂購鬱金香球莖……但是,人類對鬱金香球莖的需求量畢竟是有限的,這種畸形經濟不可能持久。1637年2月4 日,交易所裡擠滿了想賣出自己手頭的鬱金香球莖的「倒爺」。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急劇下降,市場迅速崩潰。以貸款從事這一投機買賣的肩客突然變得不名一文。大批的破產者使城市陷入混亂,有的國家甚至發生了騷亂。
小小的鬱金香球莖會惹出這麼大的禍,是不是因為四百多年前的人太愚昧?我們不可以這麼想。就在不久前,我們偉大的祖國不也時興過培育君子蘭嗎?如果你能培育出一棵變異品種的君子蘭,你可以賣得上萬元。儘管培育君子蘭還沒有成為一種影響國計民生的泡沫經濟,但是也出現了為了君子蘭而偷竊、搶劫、甚至殺人者。青年女作家張辛欣在其短篇小說《瘋狂的君子蘭》中對此「盛況」作了入木三分的描寫。< BR>
2、南海公司泡沫:英(國)西(班牙)戰爭(1701-1713)給英國政府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為了促進國債的銷售,英國政府給予認購國債的企業商業特權。南海公司(The South Sea Company)獲得了奴隸貿易的壟斷權和與西班牙殖民地的通商權。人們對它的前途看好,紛紛對它的股票投資。其股價迅速攀昇。1720年1月為128英鎊,2月為330英鎊,5月為550英鎊,7、8月份達到1000英鎊。許多人因此發了財。於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對它投資。一時間搶購南海公司股票成了風氣。「政治家忘記了政治,律師忘記了法庭,貿易商放棄了交易,醫生丟棄了患者,店主關閉了店門,教父離開了聖壇,甚至驕傲的夫人們也忘記了高傲和虛榮。」 (加爾佈雷斯:《大恐慌》)大家都瘋狂地搶購南海公司股票,連偉大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牛頓都不例外。在南海公司的激勵下,各種公司像雨後春筍一樣誕生。其中許多公司只是想渾水摸魚而已。為了限制這些「泡沫公司」,英國政府制訂了「禁止泡沫公司法(The Bubble Act)。」該法於1720年6月生效,許多「泡沫公司」被指名解散,其股價隨即暴跌。最後秧及南海公司股票,原來每股1000英鎊,9月份降至174英鎊,12月份降至124英鎊。許多地主和商人失去了他們的財產,英國的政治和經濟都受到了深遠的影響。[6]
3、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黑色星期一」:1922-1929是紐約股票交易所的「繁榮的七年」。它的輝煌成就差不多每天都醒目地刊登在各地報紙的頭版。然而,波士頓統計學家羅傑‧巴布森在1929年9月5日發出警告,「一場大恐慌遲早要到來,而且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幾小時內,紐約股票交易所股價下跌了大約10 個百分點。胡佛總統為了安定人心,宣佈美國的經濟從根本上是健全的,以國家元首的聲譽人為地使股市再度上漲,上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但是,這種人為的景氣是無法持續的。9月至10月,股市時起時落。終於,10月21日,「黑色星期一」到來了,出現了600多萬股的拋售狂潮,股值急劇下降。以後的幾天股值略有回升,但在10月24日,紐約股票市場突然崩潰。在一天拋售了1200多萬股。交易所大廳裡一片混亂。有的人發現自己突然變成了一貧如洗的窮光蛋,輕生自殺。1 0月28日是又一個「黑色星期一」,紐約股票交易所成交的所有股票平均下跌約50個百分點。第二天,10月29日,作為1929年大恐慌之日被載入史冊。 1600多萬張股票轉手,持續的拋售狂潮將股票變成一堆貨真價實的廢紙。從此,美國進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而胡佛總統則成了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飢餓」總統。
4.日本的泡沫經濟: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美國的扶植下,日本作為韓戰和越戰的就近加工場,在經濟上突飛猛進,很快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然而,1985- 1990年,日本出現了對金融市場管理鬆弛和對投機行為放縱的現象。在企業投資總額406萬億日元中,64%(258萬億日元)不是用於生產資料的投資,而是流向證卷市場和房地產。大量資金流入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使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價格猛漲。從而,在八十年代後期出現了在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和勞務價格相對穩定的同時,股票和房地產價格扶搖直上的「資本價格膨脹」現象。八十年代中期,日本的股票資產額和土地資產額分別都不到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從1986年起,股票資產額和土地資產額飆漲,在短短的1 -2年內各自超過了GDP。1988年末,土地資產額已是同期GDP的1.4倍。1989年末,股價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股票資產額達527萬億日元,為同期GDP的1.3倍。股票價格和土地價格的飛漲表明日本經濟已經泡沫化。1990年起,日本的泡沫經濟開始崩潰。年未,股價較1989年跌落近40%。 1991年股價相對平穩。1992年股價再次大幅度下滑,股票資產額降至297萬億日元,也就是說,與1989年末股票資產額的歷史最高水平相比,230 萬億日元消失在無形之中。同時,土地資產額也比其1988年的高峰值減少了100萬億日元。泡沫的破裂使日本經濟受到強烈震撼,嚴重的經濟衰退發生了。中小企業因資不抵債而大批破產,大企業的利潤也急劇減少。1986年,對世界大銀行按資金額排列,前7名全部在日本,其中第一勸業銀行名列第一。1992年重排座次的時候,第一勸業、三菱、興業和富士等大銀行均被擠出了前十名。泡沫經濟的破裂使日本進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蕭條或准蕭條時期,至今還看不到復甦的跡象。
5.科技泡沫:科技泡沫永遠是那麼五彩繽紛、引人入勝。因此,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不同時期總是會引發不同的科技泡沫。例如,1 835-1836年的運河投資熱、1868-1873年的鐵路投資熱、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收音機、飛機、汽車和電力設施投資熱,以及近年來的個人電腦、電信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投資熱。遠的不談,本文只談近年信息技術投資熱所產生的泡沫經濟。
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使發達國家的經濟產生了令人鼓舞的新氣象,包括振奮人心的高增長與低通脹。經濟學家還沒有來得及充分理解這些現象、對它們作出科學的解釋,媒體就開始盲目樂觀,「新經濟」的概念應運而生。華爾街的經濟分析家聞風而動,推出了「新經濟學」。「新經濟學」把信息技術革命等同於產業革命,認為它開闢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新篇章,宣稱傳統的經濟學原理和傳統的經濟分析方法已經過時,應該用全新的思維和方法來研究新經濟。華爾街的分析家放棄了傳統的以公司盈利為基礎來為股票估值的方法,創造出價格/毛收入比、點擊率等估值方法,以此為幾百倍市盈率或連年虧損的網絡公司制訂定價基礎。
於是,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在對新經濟和信息技術革命的歡呼聲中,納斯達克(Nasdaq)指數一路上升。從1999年10月開始扶搖直上,到2000年初達到了4131點,在3月10日達到歷史最高水平5049點。這種沒有實際經濟效益的科技泡沫是不可能持久的。3月下旬,納斯達克開始第一次重大調整。從此,美國的科技股市場就進入了多事之秋。投資者在對「新經濟學」進行冷靜思考之後,逐漸認識到價格/毛收入比、點擊率等估值方法不能真實地反映股票價值,將股票定價重新轉回到公司盈利上。他們發現大量的科技公司並沒有盈利前景,於是開始拋售這些公司的股票。科技泡沫的破滅就這樣開始了。納斯達克指數不斷下滑,2000年底降至2471點。和3月份的高峰值相比,下跌了50%。網絡股情況更加糟糕,大多數都損失了市場價值的90%以上。日本、韓國、歐洲的科技股也無一倖免,價格全部下跌一半左右。科技公司的狀況更加不容樂觀,從老牌的芯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到新秀雅虎 (Yahoo)都發出了盈利警報,使投資銀行的分析員和投資者紛紛降低他們的盈利預測。許多排隊上市的科技公司推遲或取消了上市計劃。原本財源茂盛的網絡公司或者在市場上焦急地尋找買主,或者關門大吉。整個科技世界彷彿突然從如日中天的巔峰跌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至今難得好轉。[ 7]
由以上這些歷史上的重大泡沫經濟事件,我們可以總結出甚麼經驗教訓呢?概括而言,我們可以說:
1.泡沫經濟不是真實經濟,而是虛似經濟。它可以在短期內產生虛假的經濟繁榮,但是泡沫的破裂是必然的。泡沫經濟破裂之時就是國民經濟蒙受重大損失之日,而人民群眾、特別是投資(投機)於泡沫經濟的人,則是泡沫經濟破滅所帶來的災難的最後承受者。
2.盲目地大量投資(投機)於證卷、股票、房地產或其它非生產性行業,忽視對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和勞務價格的投入,使國家的實際生產能力下降,往往是引發泡沫經濟的根源。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在掙夠撈足之後攜款外逃從而導致資金外流則更加為泡沫經濟雪上加霜,會進一步促成泡沫的早日破裂。
3.對任何投資對像(無論是美不勝收的觀賞花卉鬱金香,還是神通廣大的信息技術)都不可以盲目樂觀、一哄而起,而要進行鄭重的科學研究和分析,以避免最後落得一鬨而散、血本無歸的結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中國知識份子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部份」一樣,是鄧小平時代提出的三個貌似有理卻又很值得商榷的論斷。我們需要對它進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論證。對「中國知識份子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部份」,筆者曾著專文評述。[8]
[參考文獻]
1. 葉世昌:《梁啟超論泡沫經濟》,人民網2005年7月16日
2.岳山:《中國泡沫經濟正在形成》,新生網2002年11月12日
3.草庵居士:《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全面崩潰》,新世紀2005年5月3日
4.何清漣:《中國經濟最薄弱環節——銀行已達破產標準》,新世紀2004年8月12日
5.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第二冊2445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9月
6.翁傑明等:《與總書記談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7.許小年:《世界科技泡沫破滅》,賽迪網,2001年2月20日
8.辛明:《為知識份子正名——知識份子不是工人階級的一部份》,《議報》第93期
轉自《議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