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二十三日電)知名作家李敖抵達中國訪問以來,其言行引起此間文化界一些討論。有學者說,外表桀驁不馴的李敖,其實骨子裡「極端媚俗」;有人則批評他的訪問規格不符合文化人的氣質與身分。
也有人表示,李敖兩場演講「沒有啟發性」,讓人失望。
北京一名資深媒體人向記者說,以前透過傳播媒體看到李敖、聽到李敖,現在李敖來了,卻有大失所望的感覺。例如在北大的演講中,李敖否定也曾在北大發表過演說的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與台灣的國民黨前主席連戰,這種表現,「不夠大氣,而且對北大很失禮。」
此外,這名媒體人表示,李敖在北大與清華兩所名校的演講,所用的語言是頗大膽,但「談不上學術性與文化性,也沒有啟發性。這種表現,似乎不符合所謂大師級的水準。」
一名駐北京的香港媒體記者說,李敖浩浩蕩蕩的訪問中國,所到之處都是媒體,「看似風光,但這種規格不是文人所該有,缺乏書生風範。」
另一位不願署名的北京學者說,以好罵人的李敖訪問中國以來,從來不敢真正批評中國共產黨,這種姿態,顯示「李敖是可收買的」。
學者表示,例如李敖今天在清華的演講極力吹捧中共,聲稱「目前的中國處於漢唐以來所沒有的盛世」,這種說法憑據的是什麼?離開中國大陸五十多年的李敖,瞭解中國農村的生活嗎?知道許多父母因繳不起孩子的學費而自殺以及更多的悲劇與不幸嗎?
署名浙江學者的傅國湧日前則在北京新京報發表評論說,「李敖為人的狂妄、為文的張揚與跋扈,都只是表相,其實骨子裡乃是極致的媚俗,無論在北大、清華或復旦的舞台上如何表演,都掩蓋不住一身俗氣。」
評論說,李敖喜歡將自己定位為「大陸型的知識份子」,但卻看不到大陸型知識份子的影子,長期以來,面對台灣以外土地上的不幸,李敖只有沉默,「是真正的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玩世的背後恰是他的老於世故。」
評論表示,「李敖的中國行也許給媒體帶來小小的浪花,相關消息連篇累牘佔據大江南北各大報紙的版面,但一個渾身上下裹著名韁利繩的人無論如何耀眼、如何顯赫,都只剩下一個『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