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說村民不外出乞討反遭嘲笑

標籤:

【大紀元9月23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林坪採訪報導)中國媒體報導說,甘肅省岷縣小寨村是遠近聞名的“乞丐村”。當地的一名大學生勸說村民不要外出乞討,反遭到村民嘲笑。

《甘肅經濟日報》的消息說,甘肅岷縣小寨村人外出乞討的現象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的,有一年當地土地絕收,小寨村人開始到臨近縣市討飯,後來乞討不再是謀生的手段,而變成致富的捷徑。現在80%的小寨村民有外出乞討的經歷,而其中很多人以前都有打工經歷。

這些乞討的人冬天去南方,夏天去北方,有的貧困家庭還把自己的孩子出租給外出乞討的人。出去乞討的人,一趟一個人基本上能拿到一千多元以上,回家買些吃的、傢具和日常用品,然後就是蓋房子,再有閒錢就向外放高利貸。少數沒有外出乞討的小寨村村民房子破破爛爛,受到外出乞討的村民的嘲笑。

對於這種現象,旅居美國的社會學者劉曉竹評論說:

劉曉竹:「甘肅這個貧困地區缺水,基礎設施國家的投入非常少,雖然說過去很多年說開發西部,但是在這個村子或一般老百姓他們還沒有得到實惠吧,所以他們就要到比較富的省分去打工或者乞討。另外呢,中國現在的就業非常非常困難,農村這些人口沒有辦法安置,這些人也要活命啊!所以他就去乞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工資非常低,所以有的時候拼命去打工掙的那個錢啊跟乞討的錢啊差的不是很多。」

報導說,23歲的李玉平是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的學生,也是這個村子唯一一個考到外省的大學生。李玉平認為他對拯救家鄉人的靈魂負有責任,去年年底他在小寨初中的校報上刊登了《致全鄉中小學生的一封信》,勸說中小學生不要跟隨父母外出乞討。

今年暑假,李玉平回到家鄉,挨家挨戶勸說村民不要出去乞討了,卻遭到嘲諷。很多村民認為李玉平上了大學也不好找工作,將來沒準兒還不如他們乞討賺錢多。

而李玉平上大學的第一年的六千元學費是父母出門乞討要回來的,李玉平勸說父母放棄乞討後,因為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他第二年、第三年的學費到現在都還沒有繳。李玉平的父母放棄乞討後,向別的村民借糧食,都不知道以後怎麼還。

李玉平現在最大的理想就是大學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讓小寨村的人知道,即使是最窮家庭出來的孩子,只要有能力,還是很有前途的。

對此,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學院社會學教授鄧小剛評論說:

鄧小剛:「造成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農民的貧苦現象的城鄉的這種差距,另外一方面是當地的那種文化跟那種社會主流文化是相背離的,但是在那個地方卻是能夠廣為人們所接受的,因為人們就看到你出去要飯都比上大學強,根本就不必去上大學。那麼這種傾向就造成人們根本就不去唸書、不去工作、教育來提高自己在社會的地位,這也是非常可悲的,也反應了中國受教育的人他們所獲得的回報並不是很多,等於是教育貶值。」

劉曉竹認為,“乞丐村”的現象反映出中國社會改革變化中,底層民眾被遺忘、被拋棄的現實,值得中國政府深思。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探訪“學生乞丐”富裕老家“乞丐村”
安徽乞丐村的帶癱子 一條難斷的利益鏈條
「乞丐鄉」孩子輟學乞討 成主要「工具」
揭密乞討村致富經 行乞4年老家蓋新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