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泓達綜合報導〕德國聯邦議會(眾議院 )18日改選,由於保守派基督教聯盟和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兩大陣營均未取得過半數席次,對選前聲勢看好的梅克爾而言堪稱一大挫敗,施若德因而取得絕地反攻的機會,兩人都宣稱獲勝,也隨即展開籌組聯合政府的諮詢工作。
除東部德勒斯登市因候選人去世延後投票外,德國聯邦選委會公佈兩百九十八個選區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社民黨取得兩百二十二席;基民黨兩百二十五席,總投票率七十七‧七%。儘管未能取得國會多數席位,但梅克爾聲稱她已獲勝,將與左派黨以外的其他各主要政黨磋商籌組聯合政府事宜。
梅克爾在首都柏林向支持民眾表示:「我們已獲得選民明確的授權,現在我要根據選民的授權執行權力,當務之急就是組成一個穩定的政府。」梅克爾雖然面帶微笑,但十指交握,顯然極為緊張。
選舉結果顯示,早先被認為將在選戰中大勝而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總理的梅克爾,可能會被迫與社民黨合組一個左右共治的大聯合政府。
雖然梅克爾仍有機會組閣,但她推動經改的空間將因而受限,梅克爾曾表示,為化解政治僵局,組成左右共治的大聯合政府不失為可行之道。
施若德則向支持者表示,社民黨絕不接受由梅克爾擔任總理的左右共治聯盟,只有在他繼續領導下才能組成一個穩定的政府。
施若德希望爭取自由民主黨加入由社民黨與綠黨合組的現任政府,組成所謂的「交通號誌聯盟」,亦即代表這三個政黨不同色彩的黃、紅、綠聯盟。但他也排除和左派黨合作的可能性。
不論最後結果為何,這場選舉似乎是對企盼德國選擇梅克爾改革路線、為歐洲樹立典範者的一記重擊。
針對歐元匯價重創、股市也可望跟進的利空現象,經濟學家指出,金融市場對選舉結果大失所望,因為這表示改革遭遇重挫,政局動盪可能勢所難免。
保守派和自由派均未過半的選舉結果證明,德國選民以選票向主流政黨表達不滿。本次大選似乎開啟了德國政治的新紀元,顯示選民日益向左派黨等另類聲音靠攏。
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成長原地踏步等不利因素下,許多德國人對中間偏左和保守派政黨的政策備感失望。
德國主流媒體也對政局走向表示悲觀,並稱梅克爾和施若德兩人已陷入「總理爭奪戰」。
除呼籲保守派、自由派與生態主義者共組聯合政府的主張外,發行量最大的「畫報」疾呼,只有重新改選才是脫困之道。
自由派媒體則指稱,大選結果證明基督教聯盟大敗,梅克爾的總理之路還沒開始便已結束。
德聯合政府 四種組合 沒人猜得準
〔自由時報編譯陳泓達╱綜合19日外電報導〕在德國聯邦議會(眾議院 )改選結果出乎觀察家預期,基督教民主黨和執政黨社會民主黨兩大陣營均未掌握過半席次的混沌情勢下,現任總理施若德18日晚間拒絕認輸,並批評理應組閣的基民黨黨魁梅克爾女士不孚眾望,新政府仍應由他繼續領導,一時之間德國宛如有兩位總理共存。
按照民主常規,選後國會最大黨理應與理念相近、且席次相加後過半的小黨展開聯合執政談判,大黨總理候選人名正言順成為下任總理。
然而,本次德國大選情況特殊,選前合意的執政夥伴沒有一組席次過半,在施若德反將一軍的情況下,險勝的梅克爾似乎反成最大輸家。
梅克爾和施若德陣營均已展開聯合執政的諮商工作,一個左右共治的大聯合政府雖未完全絕望,但其他組合出線的可能性更高。
可以預料的是,由於各黨機關算盡,政策共識形成不易,聯合執政談判勢必困難重重,選後的德國政局因而充滿變數。
新國會將在10月10日至14日開議,由新科議員票選新任總理。若屆時梅克爾和施若德在秘密投票中都未獲得多數支持,總統將可徵召其中一人出面組成少數政府。
新的執政聯盟必須在18日前敲定,否則明年年初重新改選將是唯一出路。
梅克爾選前屬意和親商的自由民主黨結盟執政,但面對兩黨總票數僅佔四十五%的現實,梅克爾的替選方案是和社民黨合組聯合政府,但此議已遭施若德拒絕 – 除非他續任總理。
施若德的策略很清楚,即企圖孤立梅克爾,讓她找不到執政盟友。梅克爾則反唇相譏,聲稱她仍將和社民黨接觸,「對象不是你也沒關係」。
不過,大聯合政府卻非選民所願,企業領袖甚至將其視為一場浩劫。就多數歐洲國家而言,左右共治的大聯盟只有在國家陷入緊急狀態時才會派上用場。
以下是四種可能出現的聯合政府型態:
– 左右共治(大聯合政府 ):基民黨和社民黨共組大聯合政府,梅克爾任總理,這是目前最有可能出線的組合。
– 大左派:由社民黨和綠黨合組的現任執政聯盟,再加上由前東德共黨和社民黨叛將組成的左派黨。但施若德已排除這種組合的可能性,和社民黨在政策上有著明顯歧異的左派黨也拒絕支持。
– 左稍偏右(紅、綠、黃聯盟 ):社民黨 – 綠黨執政聯盟和親商的自民黨合組政府。這項方案被戲稱為「交通號誌組合」,是施若德續任總理的可能方案之一,但自民黨已予拒絕。
– 右稍偏左:基民黨和自民黨合作,再邀綠黨組閣。自民黨素來和綠黨不合,但此舉可為兩個小黨提供躋身決策階層的階梯。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