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廬奇秀甲天下—雄奇險秀的廬山

楚筠 整理

人氣 8
標籤: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蘇軾游廬山時所作的《題西林壁》,寥寥28字,充滿動感地描寫出廬山的風貌。而這首詩也,流傳千古,其中後兩句則成了富有哲理的名句。

廬山是長江中游的一座文化歷史名山,北瀕長江,南接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險峻與柔麗相濟,山峰雄奇挺秀,雲海變幻莫測,流泉瀑布神奇多姿,還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古蹟,自古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

自然的廬山

廬山層巒疊嶂,方圓綿亙300多平方公里。奇峰峻嶺,懸崖峭壁,千姿百態,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景觀。山中經常雲霧繚繞,變幻莫測,從山下看去,雲霧中廬山時隱時現,宛如仙境;在山上俯瞰,則腳下雲海茫茫,有飄飄慾仙之感,真是使人難識廬山真面目。

素有廬山第一奇觀的三疊泉瀑布落差155米,因瀑布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飛瀉而下,故名三疊泉。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萬斛明珠,九天飛灑。從遠處看,瀑布風飄日映,千姿百態。如果是多雨時節,飛瀑凌空飛下,雷聲轟鳴,令人為之震撼。所以自古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

五老峰五峰聳立,雄偉陡峻,像五位靜坐著的老人,故名。五座山峰姿態各異,雲霧繚繞之際,猶如五位仙翁,而清晨沐浴在絢麗朝霞下的五老峰,則丹崖流金,猶如簇簇芙蓉,絢麗多姿;登臨絕頂,眼下一望無垠的鄱陽湖上,煙波浩淼,點綴著點點帆影,歷代詩人無不為其綺麗的景致傾倒,紛紛題詩頌詠,其中李白有詩云「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含鄱口位於廬山東谷含鄱嶺中央,海拔1200多米,是含鄱嶺和對面的漢陽峰形成的一個巨大壑口,似乎要把鄱陽湖一口吞下似的,故名。含鄱口中有一含鄱嶺,是一座狹長的山嶺,宛如「口中之舌」,含鄱嶺南端建有一石坊,中央鐫有「含鄱口」三個字,其左右分別刻有「湖光」、「山色」四字。坊後山脊上有一傘頂圓亭,名含鄱亭。再後是一方形樓台,為望鄱亭。倚亭遙望,四周浩浩蕩蕩,是看鄱陽湖日出的絕妙佳處。

文化的廬山

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捨,由而得名,因為修道之人姓匡,所以又稱為匡山,或稱為匡廬。在中國史書記載中,廬山之名最早見諸於《史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至少已有兩千年曆史。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廬山南麓金輪峰下的玉簾泉旁築捨而居,一邊享受青山綠水,一邊養鵝習字,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

後來歷史上眾多的文人雅士慕名到廬山遊歷,如陶淵明、謝靈運、宗炳、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等,他們中有的還在山中隱居一段時間。在傾倒於廬山的雄奇秀麗之餘,也寫下了許多錦繡文章和詩詞歌賦。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等傳世名作,就是在隱居廬山時完成的。

宋代書院盛行,許多名家大儒選擇一處清幽秀麗的地方建立書院,開館授徒,一般都選在名山之中。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在廬山重建了宋代四大書院之白鹿洞書院,設帳授徒,講經傳道,一時學生雲集,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並對後世影響很大,再一次將廬山的文化之風推向巔峰。

廬山秀麗清幽的自然環境也吸引了歷史上很多修道人。東林寺位於廬山西麓,為東晉高僧慧遠建造,是中國最早的寺廟園林,慧遠在廬山修行30餘年。 天師張道陵,也一度在廬山修行;陸靜修是道教一代宗師,他到達廬山後,因愛慕廬山勝景,建太虛觀於廬山東南麓的金雞峰下。後來陸靜修死後謚為「簡寂先生」,太虛觀也從此改名簡寂觀。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有「萬疊千盤皆古剎」之稱。

廬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的歷史文化,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又為廬山增添了無盡的底蘊,二者交相輝映,可謂相得益彰,也成就了廬山天下名山的獨特魅力,無怪乎李白讚廬山曰:「予行天下,所遊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幽甲天下」青城山
「東方的阿爾卑斯山」——四姑娘山
會五嶽之精粹 納三山之靈氣——中岳嵩山
天開神秀—「東南第一山」九華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