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大選看兩票選制和出口民調

標籤:

【大紀元9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特稿)德國第十六屆聯邦眾議院大選十八日舉行,全國六千兩百萬名滿十八歲的合格選民,將選出五百九十八位國會議員。戰後至今德國民主機制運作堪稱穩定,其中聯合政府、單一選區兩票制、超額席次和出口民調等特色,值得探討。

和台灣贏者全拿的總統選舉不同,採內閣制的德國和許多歐洲國家一樣,由國會最大黨與小黨聯合執政,各黨政見是否重疊、席次相加是否過半,決定最後在朝或在野的結果。根據民調和政見交叉分析,十八日大選後最有可能由基督教聯盟與小黨自民黨聯合執政(所謂黑黃聯盟),或由基督教聯盟與目前執政的社民黨組成所謂大聯合政府。至於現任總理施若德很可能會下台,由國會最大黨基民黨黨魁梅克爾女士接任總理。

德國大選採單一選區兩票制,第一票選人,第二票選黨,理論上一共選出五百九十八位國會議員,其中半數由全國兩百九十九個選區直選,各選區最高票者當選。不過,國會總席次是根據各黨第二票的得票比例來分配,因此選黨的第二票才是關鍵性的一票。

另外,大黨在各邦選區靠直選當選的席次,偶爾會略高於按第二票得票比例分配到的席次,這些所謂的超額席次有時會決定勝選與否。以二零零二年上屆大選為例,施若德領導的社民黨與對手基督教聯盟得票率都在百分之三十八點五上下,不過社民黨獲得四位超額席次,基督教聯盟只獲得一位,施若德靠超額席次得以連任。

按照過去經驗,投開票所晚上六點(台灣時間週一零點)拉下大門後,德國各大媒體和民調機構馬上公佈的出口民調具有相當準確度,可以判斷出最有可能的聯合執政組合。以第二公共電視台(ZDF)出口民調為例,一共訪問全國各地兩萬名選民,所以晚上六點一過,比較各出口民調就可正確判斷選舉結果。

不過,今年大選左右陣營支持度不相上下,如果根據出口民調,仍無法判斷較被看好的基督教聯盟與自民黨席次加起來是否過半,則今年大選結果可能會拖到午夜(台灣時間週一清晨)聯邦選委會公佈選舉結果、算出超額席次後才大勢底定。

另外,選前德勒斯登選區一位直選候選人忽然身亡,當地將延至十月二日才投票。計入可能的超額席次,德勒斯登選舉至少影響總席次一到兩席。如果十八日大選後仍無法決定究竟由那幾個政黨組成聯合政府,德國這次大選拖到十月二日才一決勝負也不無可能。

相關新聞
組圖:德國福蘭克夫國際汽車展
德大選民調接近  游離票少數族群票成關鍵
德國慕尼黑公交工會大罷工
四國集團續爭入常 恐生外交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