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4日報導】聯合國成立六十週年專題報導之四(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四日電)我國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雖然遇上政治困境,但經貿成就傑出,30多年來,有9年經濟成長率突破10%,據洛桑管理學院 (IMD)公佈,台灣2005年世界競爭力居全球第11名,領先日本、韓國,顯示在「經濟」聯合國領域中發光發熱。
退出聯合國後,面對龐大政治打擊壓力,加上隨之而來的石油危機,台灣並未因此一蹶不振,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成立資訊工業策進會、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重要產業基礎紮根,成功將國內經濟轉向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創造出傲人的經濟奇蹟。
1973年爆發中東戰爭,波斯灣產油國家大幅提高油價,掀起石油危機,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顧問施建生在「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的體認」一書中表示,從1973年到1980年,政府完成十大建設,包括製鋼業、石化業、造船業、核能與一些公共建設,再加上修訂「獎勵投資條例」,鼓勵資本與技術密集工業發展,是奠立高科技及工業的重要基礎。
尤其是1980年,政府決定傚法美國加州矽谷經驗,在新竹成立科學工業園區,對參與者給予賦稅減免,吸引許多外資與僑居國外的本國工程師與科學家回國設廠,當時主要的產業包括有:積體電路、電腦及週邊、通訊、光電、精密機械與生物技術等六大類,為台灣高科技奠基。
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自1971年至200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有9年超越10%,在1997年由泰國引爆的金融風暴席捲東亞,南韓、泰國和印尼甚至需要國際貨幣基金 (IMF)協助。
但對台灣的影響至1998年下半年後才明顯出現,造成國內出口投資衰退、地方金融和住宅供需問題浮現,經濟成長率自1997年6.37%,1998年下降至4.33%。
不過,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周濟在「1980年代以來總體經濟表現」文章中分析,台灣自1981至1998年的季平均經濟成長率7.2%,屬於高經濟成長國家,另通貨膨脹率平均為2.9%,和亞洲國家相較,低於馬來西亞3.5%、泰國4.6 %、南韓5.9 %、香港7.5%;但較日本1.6%、新加坡2%高。
進入21世紀,因國際景氣衰退,台灣從2001至2004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22%、3.94%、3.33%、5.71%,主計處預估今明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65 %、4.03%。
台灣雖然退出聯合國,但經貿實力堅強,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整理IMD在今年5月發佈「2005年世界競爭力排名」資料,在60個受評比經濟體中,我國連3年進步,今年居世界第11名,在亞洲國家中位居第3,僅次於香港和新加坡,領先日本、南韓、中國、印度等。
目前政府仍積極尋求重返「政治」上的聯合國,過去以出口導向、扶植工業及科技業等經貿政策下,台灣創造出1971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只有443美元,但今年預估為1萬5156美元,30多年成長超過33倍的高成長成績。
這曾被讚喻為「經濟奇蹟」的實力帶領台灣突破政治藩籬,進入「經濟」聯合國,不但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並活躍於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未來更朝進入有「富國俱樂部」之稱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