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年發生七萬多次民眾抗爭

標籤:

【大紀元8月2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趙婉成2005年8月29日台北報導)台灣行政院陸委會星期一公佈有關近期中國大陸民眾集體抗爭事件的分析報告。報告認為,中國大陸應該從制度建構來解決民眾集體抗爭的問題。不過台灣分析人士認為,大陸層出不窮的抗爭事件不足以對中共政權的興衰構成致命威脅。

陸委會星期一發表《近期中國大陸社會群體性抗爭事件分析報告》,列舉了具體的抗爭事件數據。報告指出,去年一年中國大陸出現抗爭事件高達7萬4千多次。今年前半年全中國大陸在92個地區發生了341起有組織的集體抗爭和規模性武裝抗爭事件,其中萬人以上的有17次,5千人以上的有46次,傷亡人數達1千7百40人。公安武警和地方幹部有484人傷亡。這些抗爭事件給中國造成大約340億到400億人民幣的直接經濟損失。

報告中歸結大陸民眾集體抗爭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農地徵用、積欠農民工工資、城市民房拆遷、貧富差距、城市失業、貪污腐敗、幹部素質低下以及中國民間維權意識的甦醒和升高。

*中共處理抗爭積累一套模式*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袁易教授分析說,自中共建立政權以來,大陸的社會抗爭從來沒有間斷過。中國在處理抗爭事件上已經累積出一個模式。

他說:“在特定的事件爆發以後,首先就是不要讓它擴散,另外就是透過協商的方式,通常都是由當地黨委出面,然後和問題爭端的核心成員進行談判也好,勸說也罷,然後來消弭事因的源頭。這是它一個每每慣用,然後基本上都能有效的弭平或防止事端的擴大。”

袁易教授認為, 從大陸眾多的抗爭事件中可以歸納出兩個特性。他說:“ 這些抗爭不足以對中共政權的興衰造成致命性的威脅。第二點,這些抗爭是在改革開放,中國與世界接軌後,造就出全體中國人民對於未來存有比較正面、有希望的願景的時代環境下的一些摩擦。”

*學者:處理危機心態不妥*

對於中國民眾層出不窮的集體抗爭,台灣陸委會認為,中共當局目前仍然是以處理危機的心態來面對。

淡江大學教授陳一新說,事實上台灣和大陸都有“危機處理”的毛病。他舉例說,台灣高雄市最近爆發泰國勞工抗爭,以及新聞局遲遲沒有處理民間對南亞海嘯的捐款等問題,都在台灣當局的“危機處理”下暫息風波。

陳一新教授認為,危機處理雖然不是壞事,但中國的抗爭事件性質各異,中國當局必須追究問題核心,並且針對不同問題的特性來解決爭端。

*台灣應為大陸做示範*

陳一新教授指出,台灣和大陸現在都面臨轉型期,兩地問題叢生,台灣應該給中國大陸做良好示範才對。他說:“大陸從過去的極權,走到威權,現在又走到開明威權,就會出現很多新生問題。台灣則是走向民主化的社會,當然也同樣面臨很多問題。政府既然是以民主期許,就更不應該在民主發展過程中留下污點。不要讓大陸覺得台灣的民主方向是笑話,或是錯誤,這可能是台灣現在面臨的問題。”

陸委會的報告認為,引發中國民眾集體抗爭的征結在於中國的民主機制欠缺以及法律保障不足;中國如果不從“制度建構”著手,而僅僅把抗爭事件看作是突發性的危機來處理,一旦人民對胡溫政權積極塑造“重視弱勢”理想的期望破滅,就將會是中共當局對整體社會掌控力的最大挑戰。

不過,中國問題專家袁易教授認為, 中國不斷出現社會問題,但這當中有其難以預測之處。他說:“中國大陸的整體發展給予人民對於未來希望,只要他不絕望,只要他不非要走向所謂的革命路途上, 我覺得從中國的歷史過程來看,社會的這邊還是會接受一個妥協的方案。”

陸委會報告中說,大陸的失業和貧富差距擴大衍生社會不平等的問題,廣大貧民產生“仇富”心態,社會累積的對立情緒,隨時可能衝擊社會穩定。

*革命環境是否再現?*

袁易教授特別指出,中國共產黨當初革命起家也就是針對貧富差距擴大,地主階層和佃農階層之間剝削的關係以及馬克思理論所強調的對立情境。他說,過去造就中國共產黨興起的社會環境,會不會在中共建政50年後再浮現,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呂秀蓮倡新民胞物與觀念期對外勞予同胞愛
了解泰勞在台生活  泰國國會訪問團將赴台
外勞事件 親民黨團:陳菊應負政治責任
新疆兵團發生大規模抗爭經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