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中國在西藏設自治區四十年來,藏族人姓氏文化發生很大變化。新華社報導,過去用來彰顯身份的貴族姓氏正在淡出歷史,為了體顯自我價值、避免重名,很多藏族人正在「尋找」一種古老的姓氏或家名,以區別自己和別人的不同。
報導指出,二十世紀上半葉,當西藏還處在政教合一的社會時,從藏族人的名字可以看出社會地位。當時,只有佔西藏總人口百分之五的達官貴人和高僧活佛才有姓氏,九成半的藏族民眾只有名字沒有姓氏。
西藏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巴桑旺堆說,在歷史上,藏族的姓氏具有一定特權性質,像阿沛、拉魯等既是姓氏,又是莊園的名稱,而像帕巴拉、策墨林等,則是活佛的封號。
報導表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藏人代表特權的貴族姓氏開始淡出。現在在戶籍登記本上,幾乎找不到使用莊園名的藏族人。
報導引述巴桑旺堆的話指出,其實早在一千年之前,大多數藏族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當時藏族有四大氏族和六大氏族的說法,而每個大氏族下面又分十八個小氏族,每個大小氏族逐漸成為藏族人不同姓氏的最早來源。後來,因為沒有姓氏加以區分,重名現象非常嚴重,常常搞不清楚誰是誰。
因此,在實際需求和彰顯自我的前提下,許多人又開始走回老路子,重新尋找一個足以代表自己身份、地位的姓氏,回復部分藏族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