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四日電)名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的中國黃河,在工業發展的侵蝕下,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污染帶。新華社報導,現在的黃河從上到下,每個城市都是一個大污染源,其中又以甘肅到內蒙古河段最為嚴重。
報導指出,黃河流域的工業結構性污染十分突出,造紙、化工、食品釀造、冶煉、紡織印染等行業的污水排放量佔百分之八十,這些企業大多是規模小、污染大、經濟貢獻小的行業。
隨著中國政府大力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許多在東部的污染行業乘機大量移入,破壞沿岸地區脆弱的生態,加劇環境的惡化。加上當地原有的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源不斷的注入,更加重黃河的病兆。
這些污染性大企業,時常仗勢著繁榮地方經濟的口號,加上有地方領導全力撐腰,根本不把環保單位看在眼裡。
許多基層環保幹部抱怨,個別地方官員及企業領導,為了追求GDP的增長,不惜破壞資源、污染環境,還照樣被提拔、重用。「治水」口號的背後,就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利益較量。
報導說,經常可以聽到下游埋怨上游超標嚴重,用了淨水,把污水輸給下游。不單如此,就是在同一省區的不同地區之間也難協調一致,共同進行水污染治理。結果是「家家喊治污,家家都叫苦」,黃河水污染情形也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