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日訊】(亞洲時報記者阮堯熙8月2日撰文)香港—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HK0921)發出公布,指接獲有關部門通知,管理層因牽涉經濟刑事犯罪,已被中國公安部門正式立案偵查及須受中國公安部門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奇怪的是,在香港和中國內地同時出現的經濟犯罪,往往只聞中國內地展開司法程序及調查,從金德琴到朱小華,從王雪冰到劉金寶,無一例外。
廣東科龍8月1日晚上公布,該公司接獲相關部門通知,其董事長顧雛軍、執行董事兼副總裁嚴友松、財務督查姜寶軍、財務資源部副總監晏果茹及財務資源部副部長劉科,因牽涉經濟刑事犯罪已被中國公安部門正式立案偵查,及須受中國公安部門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更可能包括監視居住。公布又指,該公司於發出通告前,仍未能與相關人士聯絡。
廣東科龍公布同時指出,“應本公司要求,本公司股份已於2005年6月16日上午10時正起暫停買賣,以待刊發有關股價敏感資料之公佈。由於有待刊發有關本集團之財務、生產及業務狀況之公佈,本公司股份將會繼續暫停買賣,直至另行通告為止。”
其實早在5月,廣東科龍已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2005年5月10日,廣東科龍公告稱,公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規,已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調查。
有消息稱,中國證監會的調查重點是:顧雛軍在對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揚州亞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和襄陽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的系列收購行動中,涉嫌挪用廣東科龍的資金,並據說金額高達17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國內地《上海證券報》8月1日引述消息人士指,顧雛軍在一星期前的一次高層會議上公開稱,廣東科龍一年的營業收入接近100億,“挪用3個億根本不算甚麼”。
科龍案件,讓中國民企的治理水平再次成為焦點。另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民企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HK0751)主席黃宏生及財務總監等10名人士在04年11月30日也被廉政公署拘捕,涉嫌造假帳及挪用公司資金。
廣東科龍出現問題,可謂是早有先兆。此前,廣東科龍的會計師行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在2005年5月9日表示,不能取得足夠證據來確定部份銷售的真實性,或截至2004年12月31日的合併資產負債表中有關應收賬款一項是否真實。由此,德勤認為,無法信納2004年度的銷售額與期末的應收賬款是否正確。其後在2005年5月12日,德勤甚至不再擔任該公司的核數師。
另外,在2005年6月24日,廣東科龍接到獨立非執行董事陳庇昌、李公民、徐小魯集體呈辭。根據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在6月24日遞交的辭職報告,他們自從被委任為廣東科龍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以來,曾嘗試保障股東利益,但廣東科龍不給予應有的配合和支持,譬如在他們任期內,公司屢屢不及時提供相關資料,或不對所提意見作出適當回應。
雖然事件牽涉香港上市公司,但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由始至終、完全未就事件作出任何公開發言或公開行動。香港證監會發言人接受《亞洲時報》訪問時一再表示,不會就個別事件作出任何透露及回答假設性問題,包括是否正在調查廣東科龍及其進度。
香港證監會機構傳訊科主管陳志強只表示,香港本身有獨立的司法及執法制度,不論該公司是否在中港兩地有業務,仍會按照香港法例去執行,所以前提是:當事人有沒有在香港犯罪。他指出,中國內地和香港有各自的司法權力,在哪裏犯事,便會受到當地法律的制裁。
他又強調,香港證監會和內地部門有良好合作關係,將視乎個案和香港證監會的法定權力,在權限內與它們合作。
換言之,香港投資者實際上有沒有得到香港監管當局的保障,單就這次事件來看,完全無從稽考。而從過往發生的例子看來,很多時涉及中港兩地的經濟犯罪,都是國內先作出行動,香港方面“可能”作出相應的合作。
原中國銀行副董事長、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總裁劉金寶涉及腐敗的案件,在中國東北吉林省長春市審理,檢察院文件證實:劉金寶在香港任職期間涉及貪污、受賄。不過,香港的司法部門,根本沒有機會審訊相關嫌犯。
涉及中港經濟犯罪但只有國內展開司法程序的案件包括:前嘉華銀行董事長金德琴案、前光大集團董事長朱小華案、前中銀(香港)第一副總裁梁小庭案、前中國建行行長王雪冰(主要查他任中行行長時的問題)案、前中銀(香港)行政總裁劉金寶案等。
就打擊兩地的經濟犯罪活動方面,中國和香港內地實在需要加強合作。要“一國兩制”得到順利落實,香港的金融市場能予外界信心,香港方面應該在調查以及司法程序方面更積極地有所作為。
附錄
網路文章:
力挺顧雛軍的經濟學家今安在?(節錄)
在2004年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講座教授郎咸平發表了一篇題為《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的演講,稱顧雛軍在併購廣東科龍、美菱電器等企業時,採用“安營紮寨”、“趁虛而入”等7種手段,只花了區區9億元,就鯨吞了136億元總值的企業。由此引爆了意義深遠的“郎顧之爭”。
當爭論達到高潮時,主流經濟學家曾排出“豪華陣容”對顧雛軍表示支持。2004年10月21日,他們在北京華僑大廈二層舉行了“科龍20年發展與中國企業改革路徑”研討會。
當時出席的重量級經濟學者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陳小洪所長、張文魁副所長、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軍擴、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助理巡視員賈小梁、國務院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研究員常修澤、產業所副所長胡春力、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甯向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盧東斌、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副所長黃速建、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小玄、社科文獻出版社總編鄒東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
在研討會上,大家一致同意的核心檔是《科龍20年發展經驗與中國企業改革路徑》。根據這份檔,顧雛軍的併購行為是和“中國企業改革路徑”完全一致的,換言之,就是顧雛軍的所作所為代表了“中國企業改革路徑”。如果顧雛軍是對的,則“中國企業改革路徑”就是對的;如果顧雛軍是錯的,則“中國企業改革路徑”也就錯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