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日訊】據報導,中國網民已有近億之多。但從各大網站統計的瀏覽量看,思想、時政類論壇的顧客不過其中千分之幾;踴躍發言的,更僅佔其中的百分之幾。就是這寥寥數千個IP,卻為中國思想界、輿論界帶來陣陣清涼;內中所蘊涵的思想元素,其豐富為思想界、輿論界從所未有。
無可否認,網絡在思想、言論的建樹方面,雖然還存在為網絡之外的世界認同的問題,但其內涵之深度、廣度與高度,很多方面為等級森嚴、束縛重重的正統學術界、輿論界所不及,其創造力更令後者瞠乎其後。網絡的創造力與思想繁榮不但源於網絡具有更高的自由度、更低的參與門檻,更源於網絡匿名所創造的虛擬人際平等。
匿名為參與者創造了一個全新世界,這是個絕對平等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一切可導致不平等的現實差異都消失了,不管它是權力、財富、年齡還是學歷。每個人在匿名網絡上都只有同一個身份──網友,身份差異的消失溶解了等級差異,也溶解了隨身份等級而來的種種清規戒律與現實顧忌。不錯,政治禁忌仍然給思想留下了禁區,但在禁區之外,卻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人人可平等暢所欲言。最大的思想禁錮,不是禁止你到哪兒去,而是規定你只能怎麼說。當規定著每個人只能怎麼說、說多少的等級序列被溶解後,原來各種被森嚴等級所壓抑、限制的社會思想資源就釋放出來,逐漸迸發出驚人的原創力,撕碎身份等級下的種種陳規陋習。
最近,繼人大李希光教授後,又有人提議網絡應實行“實名制”,稱其為“大勢所趨”理由是杜絕不負責任的言論,這完全是似是而非的不知所謂。在目前的網絡管理手段下,任何有“嚴重責任”的言論都不可能在網上停留、傳播,發出言論的責任人也難免被追究。在言論責任的承擔方面,匿名、實名並無多大區別,對此網民已有充份自覺。匿名難逃責任,實名同樣有規避責任之方。中國有十三億人口,要弄個身份証號碼冒名上網太容易,不然的話,莊家們又是怎麼操控成千上萬的股民帳戶的?網絡實名難道能做得比股市實名更嚴格嗎?
真正顧忌網絡匿名、希望以實名制取而代之的是現實世界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是那些掌控了現實世界話語權、居於等級序列上端的知識精英。在網絡出現之前,知識精英憑籍手中單向灌輸(或曰“啟蒙”)的話語權力,可隨意編織關於“皇帝新衣”的神話,不怕你不相信,反正不會有人揭穿;他們更可以輕易把自己包裝成悲天憫人的人民導師,所謂“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似乎沒有他們的教導,民眾就只能永遠愚昧。網絡賦予了每個人平等發言的機會,匿名更使身份免於被追究。當小孩子也能發出“皇帝沒穿衣服”的聲音而且不會因為是小孩子而聲音被忽略時,知識精英高人一等的神話就終結了;當人們不再豎著耳朵等著聆聽先知教誨時,每個人“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的時代就開始了。
自網絡匿名以來,不知溶化了多少件 “皇帝新衣”,也不知搗碎了多少精英的高人面具或聖潔無辜面孔,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在民間一統天下局面的終結就是從網絡開始的。這樣一件可大鬧天宮、搗碎權威的法寶,高坐在等級序列頂端的話語精英怎能不害怕?於是,他們始則由李希光教授出面呼吁“網絡實名”,繼則高調嚴查每個發言者的身份証:什麼學歷、什麼專業、出自何一名校?他們當面說是人人平等,轉過身去馬上強調只有具相應身份才有“資格”發言。這種身份資格論甚至可以嚴格到“由於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的專業只是公司財務,所謂他沒有資格對國企改制等宏觀經濟政策評頭論足”──總而言之,唯一有資格發言的是早已在分肥機制內佔有位置的他們自己。
評價思想言論的唯一依據,只能是思想言論本身,而無關乎發言者的身份、背景、專業等等屬性。黃紀蘇先生說得好:只要言之成理,攤煎餅的師傅也可以就“宏大敘事”發言。但是,現實是利益的世界,話語權更與利益攸關,因此,現實世界做不到言論平等,真正的平等只有在隱匿了身份差異的網絡虛擬世界。強制實行實名制,只會使網絡成為現實等級世界的又一個復制品,閹割其生機活力。如果還希望網絡作為現實世界的一個有益補充、為思想創造提供源頭活水;如果還希望現實世界的種種矛盾、壓抑有一個可宣泄、消化的渠道,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者有一個可自由排遣的空間,網絡匿名必不可少。
(來源:數字部落)(//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