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十七日一連發生三次汽車炸彈攻擊,其中兩次是自殺攻擊,造成至少二十人喪生、五十一人受傷。一般人都以為自殺攻擊者一定是受到宗教狂熱和徹底瘋狂的驅使,但是部分專家表示,事實上這些人頭腦都很清楚,任何人在適當的情況下也可能成為自殺攻擊者。
美國中央指揮部情報處長卡斯特准將指出,隨著伊拉克境內的自殺炸彈攻擊逐漸增多,軍事情報單位已更加了解那些攻擊者。
卡斯特表示,自殺炸彈攻擊者多半是「經由網際網路召募的。他們聽說伊拉克人遭到可怕的暴行,因而希望前往伊拉克犧牲自己」。
在去年八月以來的四百五十多次自殺炸彈攻擊中,絕大多數攻擊者都是年齡在十八到二十五歲之間的男子。
官員們說,他們知道其中只有一名自殺攻擊者是伊拉克人,其他攻擊者都是經由敘利亞、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邊界進入伊拉克的蘇丹、葉門和沙烏地阿拉伯人。
卡斯特指出,一旦有人表示願意犧牲自己,約旦出生的好戰分子札夸威主持的一個錯綜複雜的組織就安排他們前往大馬士革,給他們偽造的護照越界進入伊拉克,住進庇護所。
他們在庇護所不斷觀看美軍轟炸伊拉克造成平民傷亡的錄影帶,和美軍在阿布格萊布監獄凌虐囚犯的照片。他們不停的接受這種洗腦,直到接獲裝滿炸藥的背心、手提袋或汽車執行任務為止。
官員們說,自殺汽車炸彈攻擊通常出動三輛車,第一輛車導引駕駛滿載炸藥的第二輛車攻擊者開到目標地點引爆。如果自殺攻擊者臨陣怯場,尾隨其後的第三輛車就以其他方式引爆第二輛車進行攻擊。
卡斯特說:「我們認為有許多汽車炸彈是第三輛車引爆的,因此駕駛第二輛車的攻擊者甚至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死。」
如果炸彈攻擊成功,過程也錄了下來,就會被用來召募更多的自殺攻擊者和籌募更多經費,因為每次攻擊行動都要花費幾千美元。
由於攻擊者進入伊拉克後再要阻止他們為時已晚,卡斯特領導的中央指揮部情報處正在努力追查資助自殺炸彈攻擊的幕後金主。
至於什麼樣的人才會進行自殺攻擊,擔任國土安全部顧問的布萊恩.茂爾學院心理學教授麥柯里指出,任何人在適當的情況下都可能成為自殺攻擊者。他說:「確實如此,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正常的團體動力。」
曾任中央情報局幹員的鑑識精神病學家賽吉曼說:「在適當的情況下或是受到一批適當朋友的影響,正常人也能成為自殺攻擊者。」
偵訊過幾十名在執行任務前即被捕的自殺炸彈攻擊者的以色列專家麥雷利說:「精神病學家並未診斷出這些自殺炸彈攻擊者中的任何一人應當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麥柯里甚至認為,從林肯總統著名的蓋茨堡演說提到為大業犧牲生命的一段話,可以一窺自殺炸彈攻擊者的心理。他說,那些恐怖分子認為自己就像蓋茨堡戰役的陣亡將士,他們為大業犧牲生命是要確保林肯所說「我們在此立志誓願,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
這些專家指出,自殺炸彈攻擊者未必都是不理性的,許多地方的許多人選擇犧牲自己去殺害別人都受到當地社會的敬重,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神風特攻隊飛行員、斯里蘭卡的「塔米爾之虎」游擊隊戰士、乃至聖經中拆毀神殿自殺而殺死敵人的大力士參孫。
麥柯里說:「進行自殺炸彈攻擊的力量一部分來自殉教的衝擊。一旦你認得而關心的某個人以這種方式自殺犧牲,你所做的不及他們,會造成一種內疚感。」
這是麥柯里對林肯蓋茨堡演說所持的觀點。林肯當時顯然不是在呼籲進行自殺攻擊,而是設法激勵軍隊更加奮勇作戰,以追念已經光榮犧牲的將士。
根據麥柯里的說法,這種動力當每次發生新的自殺炸彈攻擊,都在召募新人的網際網路世界裡發揮作用:楷模樹立了,你若是類似他們的年輕人團體的一分子就會受到鼓舞。
賽吉曼認為,美國科羅拉多州可倫賓高中濫射事件與這種過程有關。槍殺其他學生再自殺的那兩名男生是由一個更大的團體獲得鼓舞。他說:「可倫賓高中那兩個男生與網際網路上的整個社會密切相連。」
麥雷利深信,自殺攻擊者可以告訴自己,在巴士或火車上殺害包括兒童的無辜者是好事,而仍然頭腦清楚。他說:「他們所說的是,『所有以色列人都可能成為軍人,以色列兒童會長大成人而去當兵,這證明殺害他們是正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