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的南京,古稱金陵,位於長江下游,屬寧、鎮丘陵地區,山環水繞,形勝天然,被諸葛亮形容為龍盤虎踞,又被劉禹錫賦為山圍故國。
南京系歷史文化名城,建城於2400多年前。初名越城,戰國時楚國在石頭山上置金陵邑。秦時改為秣陵。三國時東吳首次在南京建都,時稱建業。西晉末年始稱建康,其後東晉、 宋、齊、梁、陳均建都於此,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六朝」。唐代南京稱升州,宋易名為江寧。及至明初,才正式定名南京。
南京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特殊的地理環境是古代君王築城霸業的選擇。南京的山雄起於長江之濱,蟠繞於古都之周,故有「虎踞龍盤」之稱。歷史上,無數的風流人物在這裡逐鹿爭鋒,建立霸業,使得南京具有「王者之風」;同時,南京地處江南,風景如畫,曾吸引無數的文人墨客到此吟詩作賦。南京是一座集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古都,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雄偉巍峨——明孝陵
明孝陵座落在南京東郊鐘山南麓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馬氏合葬的陵寢,迄今已近700多年的歷史。
明孝陵明洪武十四年始建,主體建築建成在3年內完成。洪武十五年,皇后馬氏去世,葬入此陵墓,定名為「孝陵」。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與馬皇后合葬於此陵。整個明孝陵工程到永樂三年才竣工,歷時25年。
明孝陵佈局宏偉,規制嚴謹。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陵內植松十萬株,養鹿千頭,但見松濤林海,鹿鳴其間,氣勢非凡。明孝陵佈局分為兩部份:一是導引建築的神道,從四方城起,到孝陵正門,道上立有石獸、石人,是明代石刻的藝術珍品;二是陵寢主體建築,即是朱元璋葬地。
明孝陵的朱紅大門坐北朝南,正對梅花山,門額上書「明孝陵」三字。現存享殿為清代復建,比原來的規模要小,內供奉朱元璋畫像。殿後是一片供祭祀所用的空地,建有甬道,兩邊林木茂盛。甬道盡頭有石橋,稱「昇仙橋」,橋北為「方城」,由巨型的條石堆砌而成的。城上明樓的樓頂已塌毀,現僅存四壁。其後為寶城,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土丘,上植松柏,下為明太祖和馬皇后的地宮。
整個陵墓樹木蔥蘢,松濤陣陣,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湖光山色——玄武湖
玄武湖位於南京城中,三面環山,一面臨城。湖水來自鐘山北麓,匯入青溪故道,流至秦淮河。湖光山色,景致迷人。
玄武湖最早叫桑泊,三國時期孫權改稱「蔣陵」,常在此湖訓練水師。相傳南朝劉宋年間,有黑龍出現,故稱玄武湖。「玄武 」之意在古代神話中是指北方之神。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里,佔地面積430多公頃,水面約368公頃。湖面上分佈著5個島:環洲、櫻洲、梁洲、翠洲、菱洲,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島之間有橋或堤相通。
環洲位於湖之西南,因形狀屈曲似環而得名。洲上垂柳依依,清風襲過,宛如煙雲繚繞,故有「環洲煙柳」之稱。櫻洲在環洲東側,經過小橋相連,因洲上遍植櫻桃得名,稍遇風雨便落英繽紛,有「櫻洲花海」之譽。梁洲與環洲通過越芳橋相接,此洲遍佈菊花和桂樹,每至金秋,丹桂飄香,菊花爭妍,此景稱「梁洲秋菊」;從梁洲過翠橋至翠洲,但見綠草茵茵,林木蔥蔥,可謂「翠洲雲樹」。玄武湖的中心是菱洲,從菱洲觀賞鐘山,可見山頂的紫金雲霞,故稱「菱洲山嵐」。
玄武湖湖水深度不超過2 米,種植荷花,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泛舟湖上,穿行於綠葉紅荷之間,停船於垂柳塔影堤畔,令人心曠神怡。
秦淮河畔夫子廟
秦淮河分內河和外河,內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華之地。自古這裡人文薈萃、商賈雲集。六朝時代,秦淮河夫子廟地區相當繁華,臨近的烏衣巷、朱雀街、桃葉渡等處,皆望族所居之地。
夫子廟位於秦淮河北岸貢院街,始建於宋景佑元年,即公元1034年,是孔廟的俗稱,用來供奉和祭祀孔子,其全稱是「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廟」,簡稱文廟;因孔子又稱「孔夫子」,所以叫「夫子廟」。明清期間,夫子廟、貢院一帶成為應試舉子、文人雅士旅居遊覽之地。
夫子廟以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牆為照壁,全長110米;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自六朝以來,十里秦淮沿岸,文運昌盛、市肆繁華,代表了歷史上南京的繁華。@(//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