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印度班加羅爾四日法新電)研究指出,印度汽車零件業商機無限,正逐漸崛起成為全球外包中心,但專家也表示,繁瑣的政府程序、過高的稅賦、以及嚴格的勞工法,將威脅該國現有的競爭優勢。
香港麥金錫管理顧問公司以及印度汽車零件製造協會共同表示,印度汽車零件業蘊含巨大商機,營業額有可能在二零一五年前增長五倍,達四百億美元,當中半數則為出口。
日本豐田汽車印度科洛斯卡分公司零件管理部主任伊藤表示,他對上述數字持保留態度,但稱印度確實有發展潛能,並對其感到樂觀,且說豐田有可能「進一步投資」。
伊藤指出,擁有十餘億人口的印度國內汽車市場極為龐大,足夠撐起八百家現有的零件製造商,但「繁瑣的政府程序為主要障礙。獲得政府核准需要冗長時間,但作為對股東負責的國際公司,我們希望事情能有全球即時性。」
伊藤補充,印度的「電力、機場、道路等基礎建設與勞工法均不佳,無法鼓勵人民就業並提升生產力。」他又說,中國、波蘭與土耳其也正與印度爭食這塊大餅,過高的勞工成本可能使印度的競爭優勢不再。
德國波舒電器公司旗下Motor IndustriesCompany管理部主任席拉尼幕斯表示,「製造,設計與品質」為印度的優勢所在,「印度零件設計成本僅為美國及歐洲的十二分之一;製造成本則為十分之一」。
汽車零件製造協會會長馬瑟爾則呼應伊藤談話,稱印度正逐漸籠罩著失去競爭優勢的可能性。
馬瑟爾表示:「印度政府處理程序緩慢,且商業成本比中國與泰國為高,在一成八至二成間。」他說,賦稅可能產生雪球效應,影響成本。「印度的原料進口稅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之間,但在泰國僅低於百分之五。」
印度天工國際公司管理主任蘇拜亞則表示,如何維持成本優勢,將成為印度的主要挑戰。
他說:「逐漸上升的薪資是我們必須注意的一個環節,產業有可能轉往泰國或中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