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4日報導】(據中廣新聞記者彭群弼報導)打工族怪象多,就連知名的連鎖企業也不例外,包括:拒絕投保,運用打工族擔任正職員工,以及利用各種名目將薪資灌水。對此,台灣政大教授劉梅君則是認為:企業應該負起應有的企業責任,如果青年學子的就業挫折感太大,可能會影響往後的就業態度,影響深遠。
隨著國內服務產業發展,人力需求遠遠超過傳統的製造業,學生放假打工,也紛紛選擇到服務業上班,無論是到加油站打工,還是去便利商店上班當店員,都是許多學生族普遍的選擇。
服務業普遍都是採用時薪計算,以便應付流動量極大的打工生態。在極度要求成本控制的情況下,打工族的福利以及待遇往往被悄悄的剝奪,根據一項由學生自行進行的調查顯示,有三大不合理現象:包括不願意替打工族投保,其次則是利用打工族取代正職員工,最後就是薪水灌水:例如:某個知名連鎖速食店的人才招募廣告標榜時薪九十九元,但實際上卻是將用餐的費用計入,以及不同時段的薪資混合平均計算的結果,真正的打工族根本領不到這麼高的薪水,部分連鎖便利商店的加盟主,甚至還會積欠工資,或者七折八扣,找名目刪減薪水等等怪象。
一位在火鍋店打工的蔡同學提到了她的遭遇上班的制服要收押金一千塊,如果工作不滿兩百小時,押金會被沒收。
面對打工族遭到剝削,政大勞研所所長劉梅君教授指出:目前歐洲國家普遍出現年輕人因為打工期間的怪象,導致就業成就感低的現象,導致部分年輕人根本陷入工作辛苦仍然貧困的處境,最後甚至放棄就業等等問題,心理層面的影響深遠,需要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