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蘇木科黃槐屬,落葉喬木,原產地喜馬拉雅山東部或西部,植株高10~15公尺,樹幅4~6公尺,樹冠略呈傘狀,枝葉茂盛,樹表皮光滑棕灰色,羽葉互生約7對,一回偶數羽狀複葉,長達60~70公分;小葉對生6~8對,長卵形約17公分;葉尖角鈍圓,葉面平滑深綠色,葉背淺綠中脈凸,複葉柄基肥大,整株樹全由羽狀複葉所組成。
腋生成串總狀花序,下垂狀,花五瓣為黃色,花徑約4公分,10支長短雄性花蕊,其中3支特長呈彎曲狀。花期5、6月份,盛花時葉片掉落殆盡,光秃的枝條掛滿鮮豔奪目黃澄澄的成串花朶,花串長達30~60公分,美不勝收。
花後莢果呈圓筒長條狀或略彎曲,長30~50公分,果徑約2公分,由青綠色轉為暗褐色成果,果室內有黑色黏稠膏狀液體,種子棕色略扁,由各室瓣膜保護,據說種子甜美可食。莢果成熟後採收於秋季實施播種,發芽率極高,亦可以扦插方式繁殖。
阿勃勒屬陽性樹,喜溫暖需日照足,在排水良好的任何土壤均可生長,台灣中南部多為行道樹或庭園觀賞樹,在北部卻很少見過。
筆者曾於去年5月份到住家後公園漫步時,驚豔過這一幕,10多棵阿勃勒同時綻放,黃澄澄的成串花朶,金黃色的花海佈滿半天空,蔚為奇觀,有如成串風鈴隨風搖曳,鈴鈴作響,忽東忽西,天籟亦不過如此。今年6月下旬突然想到公園的阿勃勒,可惜太晚了,花期己近尾聲,未留下金黃色成串花海的人間美景,僅攝下部份差強人意的花朶和莢果,給未曾見過的人欣賞,它就是公園的阿勃勒。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