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光遭警告 傳被立案偵察 吁各方關注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據消息人士透露,遼寧盤錦市警方已對著名詩人楊春光先生立案偵察,目前正在收集材料,意慾羅織罪名。楊春光7月26日接受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時表示,根據種種跡象推測,警方可能會對他下手,他呼籲各界關注,他最擔心妻小的生活問題。

楊春光指出,自從他為好友鄭貽春聲援以來,多次遭到當地警方的騷擾、訊問、警告和跟蹤。此外,最近在「保先運動」中最終退出中共,並且聲援「九評」與退黨大潮,這些可能都是中共當局圖謀下手的原因。

中國著名政論家、自由詩人鄭貽春於去年12月3日以「修煉法輪功」的罪名被營口公安拘捕。當局威脅恫嚇鄭貽春的家人不要向外界透露,否則會對鄭貽春的案情嚴重不利,致使鄭貽春家人一直對外守口如瓶。直到今年2月24日,鄭貽春所居住城市《營口日報》刊出「鄭貽春因觸犯刑法第一百零五條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而被捕」的消息公開被官方地方黨報報導後,鄭貽春家人才將此事告訴楊春光。

楊春光隨即向海外媒體披露有關詳情,包括:鄭貽春被關押在以前關押過張志新的號房;警察抓捕鄭貽春的時候,對居委會的人說: 「因為鄭貽春煉法輪功」;當局懷疑鄭貽春是「九評」的作者,因為他之前的寫文章也多是揭露共產黨的謊言,為法輪功講話,為六四吶喊,等等。

今年4月13日,遼寧盤錦市警方以「涉嫌擾亂社會秩序」傳訊楊春光,說是「根據治安處罰條例的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認定楊春光製造謠言,便是指楊春光對外披露鄭貽春一案之事。

4月26日上午,營口市中級法院公開審理了「鄭貽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楊春光也前往旁聽,後遭到盤錦市派出所的警告。此後,不斷遭到當地警方各種形式的騷擾和恐嚇。

6月6日,楊春光突然被所在的遼寧省盤山縣文化館黨支部書記鄭繼儒和館長李松以及盤山縣文體局副局長、黨總支書記周之文一起協同找去,對他進行了很嚴肅的特別談話,聲稱,楊春光在這次「保先運動」中是屬於應重新登記的黨員物件,所以,勸他最好自己同意退黨,不然,組織上下一步所採取的措施,將會對他個人很不利。

6月9日,楊春光遞交了《退黨申請書》,從此,正式莊嚴告別中共。他這樣表達自己退黨後的心聲:「至此,我才可以毫不眷戀的公開聲明說,一方面,我不無遺憾的在我曾經抱有極大希望的中國共產黨內,盡到了我一個普通黨員力圖推進體制內政治改革及其棄惡布善的全部努力,另一方面,我也從此乾乾淨淨的脫離了當今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邪惡、最落後而最野蠻的反人類極權政治組織中國共產黨。我從跨出中共這個組織的最後大門口的第一步起,我就感覺我自己真的異常輕鬆得如同飛向明媚藍天的雄鷹一樣,一切都是那樣高遠、蔚藍而輝煌無比!」

楊春光指出,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於去年11月19日正式發表以來,帶動了國內外先進知識份子和進步群眾紛紛勇敢告別共產黨,揭露共產黨反動騙子面目,並由此引發了海內外退黨潮。從這一形勢的形成和進一步高漲的本身來看,共產黨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共產主義末世統治的喪鐘已經敲響,中國共產黨必將在中國進行最後垂死掙扎的極權統治尾聲大幕已經揭開!

楊春光進一步指出,中共搞的這次所謂「保先運動」的開始與即將收場,都是針對「九評」和「九評」所引發的退黨大潮而來,這確是真而又真的。

楊春光簡介

楊春光:筆名沙灘,50年代生人,深遭大陸埋沒的當代先鋒詩人、前衛詩歌理論家和新銳文化學者。

早期主要從事軍旅詩創作,從1988年轉入後現代詩歌理論研究和先鋒詩歌創作及文學藝術批評。 1985年末:創辦並主編全國首家軍旅詩報《新星詩報》 。

1987年3月:在海南島主持召開中國首屆文學社團大聯合會並被選為主席,但因此會時逢中國第一次所謂自由化學潮其間,他為之遭到鄧小平在軍內的點名批評並受到黨政降職降薪處分。

1989年:「6.4」期間他因參與學潮並寫作散發抗暴組詩《太陽與人和槍口》而被當局監禁一年半,出獄後他除了繼續堅持批判專制主義的先鋒詩歌寫作外還積極參與從事民運活動。

1998年:他因參與組建遼寧省民主黨而遭特務暴徒的血洗並險些喪命。 他從事詩歌創作18年,在80年代的詩壇曾掀起一陣不小的風暴。他主編出版有《中國當代青年詩人大辭典》等。

迄今已經在海內外上百種報刊發表詩作和詩歌理論研究論文等500餘件,創作詩歌作品3千餘首,部份作品被譯成英、日、法等文,現代詩歌評論60餘萬字左右,其主要作品90%至今因強烈的反極權話語仍遭大陸埋沒。

他是中國第三代詩歌的主要辯護人之一,是中國空房子主義詩歌流派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理論奠基人,現在主旨進行後現代解構政治中心權力話語的本土化先鋒寫作。(//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詩人楊春光面臨當局構陷情況危急
【新聞大破解】川普搭戰略框架以抗共
【淨園財經】極越爆雷 中國新能源車業一地雞毛
中國芯片業倒閉潮加劇 今年逾1.46萬家停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