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台北報導】 化學治療產生的噁心及嘔吐反應,常讓癌症患者卻步,甚至有人在前往醫院的路上,遠遠看到醫院就出現「預期性嘔吐」,而不願接受治療。
醫師表示,其實現在已有新的止吐藥物上市,可以有效預防化學治療中可能產生的急性噁心及嘔吐反應,但是要自費。
統計顯示,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廿萬人因罹癌而需要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根據美國在一九九三年所做研究顯示,癌友最擔心的化療副作用第一名是噁心,第二名是嘔吐,再隔10年,2003年的調查,噁心、嘔吐的副作用還是在前五名之內。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褚乃銘指出,在一項以長庚及和信二家醫院一百零七名癌症患者所做研究發現,即使化療患者接受常用的化療止吐劑,如血清素拮抗劑(5-HT3 )加上類固醇(Dexamethasone ),仍有七成患者出現延遲性噁心現象,也就是在化療結束後的一天才開始出現嘔吐,時間可長達六至七天,而這樣的副作用常易被醫護人員忽略。
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表示,女性、體型纖瘦且要求完美或神經質者較易出現化療副作用,而噁心、嘔吐的不適,會使患者無法進食,進而營養不良,降低抵抗力,也會失去接受治療的意願。
雖然全民健保已給付接受中度或高度致吐性化療藥物患者止吐藥物費用,但是接受低度致吐性化療者若因個人體質等因素需要止吐,則得要自費,而新的止吐藥—神經激月太受體拮抗劑(NK1 )的止吐藥aprepitant則是藉由中樞作用,抑制由細胞毒性類化療藥物引起的嘔吐,只是此藥要自費,且有少數患者會有打嗝、倦怠、ALT值上升、便秘、頭痛、厭食等副作用。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