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何少華綜合報導)中共最近公布最新「物權法」草案,該草案對土地使用權、動產抵押等問題有較廣泛的討論,草案內容更觸及大陸時下最流行的社會現象─動遷戶問題。這幾年常見在中國百姓身上的拆遷問題,現在不少外商因配合都市更新計畫,也面臨同樣的處境。
早年,中共為了吸引外資、外商企業投資中國,加大力度開發城鎮,近年來,因為政府的都市更新計劃,引發諸多社會問題。據經濟日報20日報導,目前許多在大陸設廠的台商也面臨著強迫動遷的問題。但對於企業來說,這將牽涉到更複雜的法律與財稅問題。
台商在大陸成為被動遷方,通常有三種狀況:一是只租賃廠房;二是擁有土地廠房使用及產權證,但為了配合市政建設;三是擁有權證但政府要將地皮賣給開發商。其中只租賃廠房獲得補償最少,但另外二種情況也需與地方政府協議補償價金,或與政府拆成賣掉土地的款項。據昆山致遠企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陳浤鎰表示,很多台商十年前在昆山批得的土地,如今都面臨了工業區轉商業區的命運。
吸引外資優惠措施光環減弱
早期中共為吸引外商曾開出不少優惠措施,如兩免三減半,及廉價的土地成本和人事成本,這些優惠措施確實讓部分台商嚐到一些甜頭。但這些特殊待遇正逐漸減少光環。
近幾年隨著台商大舉西進,不僅帶動全世界外資相繼湧入大陸市場,更造就了中國經濟高成長率。隨著台商對大陸投資額度不斷增加、對大陸依存度創歷史新高,台商在大陸的優勢卻不斷下滑。
台商首先面對的是嚴重影響生產效能的缺電問題,另外甫於今年6月14日公佈的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亦增加台商的人事成本。
本土主義抬高 對國內產業祭出保護政策
最近中國大陸半導體更採取保護主義,要求廠商必須在大陸當地生產,嚴重影響到台灣電子業的接單狀況,這將使台灣晶圓代工廠商的台灣接單、全球供貨模式受到挑戰,如最近中共要求智慧卡IC在地生產、供貨,目前未在大陸設廠的聯電、力晶,接單狀況可能受到影響。
經濟日報12日報導,台灣工紙廠被大陸官方指控涉入「傾銷」問題,將在七月底派官員來台查廠。大陸官方以政治力介入外資廠在大陸銷售問題相當嚴重,雖然台灣廠商以轉口外銷為大宗,但大陸官方仍裁示將徵收7%至14%保證金,此做法無異變相提高進口關稅,加上今年上半年台灣工紙市場景氣衰退,更加劇台灣業者營運壓力。
能源問題加重台商經營成本
中共國家發改委自6月25日起,將汽、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調高人民幣200元和150元;包括北京、上海、福建、廣東、江蘇等各省市油品價格全面調漲,漲幅近5%。
對此,深圳台協會長鄭榮文說,夏季電荒已經來臨,深圳、東莞等地早已實施每周「開四停三」措施,台商工廠都自備發電機自行發電。由於柴油價格5月間才調漲,這波油價上漲更加重台商經營成本,「自行發電要比電力公司供電增加30%的成本支出」。
而連日來高掛橙色警報的氣溫,造成各地需嚴格加大錯峰用電,電力吃緊到要求企業放高溫假,北京市發改委更是嚴格檢查企業執行政策。
基本工資逐年調漲 台商被迫研擬對策
近幾年,大陸幾乎年年調漲基本工資,所有外商均須面對人事成本上升的趨勢,未來生產毛利將不斷往下降。
每年七月份是大陸各地調高最低基本工資的季節,今年大陸各地漲幅仍然居高不下,上海地區達到約8.8%,以調整幅度而言,內地省份的調幅高於東南沿海,部分省份甚至達到35%左右。
除了最低基本工資不斷攀升之外,近年來大陸積極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在最低基本工資、社會保障支出雙雙走高之下,人力成本節節攀升。大陸台商除了叫苦之外,還必須研擬對策消化掉因為人力成本墊高而新增的負擔。
據上海台商會長葉惠德指出,過去人力成本佔其所經營企業的營業額比例約在6%左右,但現在絕對不只這個數字。近年來大陸當局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養老(退休)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雖然員工有部分自負額,但企業為員工提撥的保費仍達員工薪資的40%左右,幅度之大,高出台灣企業許多。(//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