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志遠紐約二日專電)三位從台灣來的民俗技藝老師在僑務委員會贊助下,目前在美東各華文學校傳承民俗文化,並且剛剛完成第一站新澤西州海博中文學校的課程。這是僑委會每年暑假舉辦海外華僑(裔)青少年夏令營的一環;事實上,美東還有另外三位老師巡迴不同地區,同樣教授民俗藝術、舞蹈和體育。
蔡金玉、劉黎瑛、陳傳宗三人,六月二十二日抵達美國東岸後,將以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十所中文學校,足跡遍及新澤西、紐約、佛羅里達、康乃狄克、麻薩諸塞、賓州等美東地區。
三位老師對夏令營都不陌生,任職長春國小的蔡金玉,過去曾到過美西、加拿大、歐洲及東加王國;目前任教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的劉黎瑛,曾去過美中、美南和歐洲;台北中山女高體育老師陳傳宗,今年則是連續第二年來美東教大家打陀螺、扯鈴、跳繩。
在短短四、五天的課程中,這些對民俗文化似懂非懂的五歲到十五歲華裔子女,在好奇、學習力強及家長的敦促下,都能拿出不錯的成績展示。
海博中文學校一日的教學成果發表會,小朋友的表演雖偶有「失蹄」,但扇子舞、農家樂、花式跳繩、扯鈴、打陀螺都是有板有眼。
紙藝、草編、串珠或中國結,靜靜地掛在牆上或擺在桌上供人評鑑。一位學生家長說,做得算不上精緻,但都是小朋友們努力的成果。
紐約華僑文教中心將所有教材、道具都捐給當地中文學校,鼓勵各校在暑假期間學習,讓民俗技藝不要在海外失傳。
副主任黃正杰表示,僑委會除了每年暑假提供類似夏令營外,也會派專業老師到美國為中文學校的老師「充電」,並且鼓勵海外華裔青年返鄉教美語或提供其它服務。
以去年為例,美(加)東紐約地區華文教師研習會,紐約、新澤西兩地共有近兩百位中文學校老師參與,研習課程包括兒童教學心理學、創意語文教學、趣味語文活動、跳唱學華語、作文教學、拼音教學與評量等。
不過,海外中文資源畢竟有限,加上中國大陸移民日多,以注音符號及繁體字為主的中文學校,面臨招生及財務上的困難,成為海外中文教育另一股隱憂。
三位老師對海外中文教育的共同感覺是,海外華裔子女的中文教育程度其實不差,「學校都強迫他們用中文溝通,否則等一會沒獎品」。蔡金玉說,學生們學習態度相當認真,活潑好動,但都知所節制,對民俗文物充份好奇和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