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8日訊】教育不公、醫療黑洞、司法腐敗已成為中國轉型時代最嚴重的三大問題,其中教育不公造成的傷害、帶來的后遺症尤為可怕,教育本來帶有調節社會不公的功能,通過教育改變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因為家庭出身等因素造成的不平等,實現社會有序流動,确保相對的社會公正,而現在的教育不公首先是受教育机會的嚴重不平等,由此造成個人技能和勞動力資源上的不平等,使農村和城市貧困人口的子女實現向上流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前不久甚至暴出一條新聞,河北一個縣文教局發出的紅頭文件規定,該縣最好的一家實驗小學只招收官員子女。有的學校招收博士生時只錄取副廳級以上官員,有的學校干脆成了販賣文憑的場所(如已被曝光的海南省委党校)。
最近,廣州著名的時政刊物《南風窗》(7月上半月)以大量篇幅刊出了“教育公平不是夢”的專題,集中發表了楊東平、洪可柱等專家、人大代表的7篇有關文章和訪談,對現在的教育不公現象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并提出了實現教育公平的對策,如“拿掉發達地區的高考特權”、取消“反教育性”的重點學校制度、實施義務教育均衡化、讓農村義務教育完全免費、告別“名校辦民校”等等,這些見解一針見血,抓住了教育不公中最核心的問題,凡是良知尚存的人讀到這些文字一定會引起強烈的共鳴。倘若真的做到了這几點,也許“天就快要亮了”。
差不多同時,最具權威的中共中央机關刊物《求是》第14期也發表沈陽師大教授、全國教育政策法律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張維平的文章,指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教育的公益性,所有改革的具體措施都必須有利于維護教育的公益性,如果口頭上高喊這樣的口號,實際政策制定中只考慮部分人的利益,那么教育的公益性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文章還指出,在地區、城鄉、學校、階層之間都產生著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受教育机會的不均等,國家必須不斷采取有力措施扭轉這种教育發展不均衡的趨勢,維護教育的公益性。其實早在2005年伊始,教育不公就開始成為眾矢之的,有識之士紛紛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救救孩子”的吶喊再次回蕩在大江南北,使這個原本被裝修得沒有一絲瑕疵的“盛世”躍動著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先是 1月份楊東平等主持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通過新華社公布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全社會存在著嚴重的教育不公平,階層差距已成為影響教育机會均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各地媒體曾予以廣泛報道。接著,《中國青年報》2月2日以整版篇幅報道了湖南教育界五位資深人士聯名發出“遏制教育公平性的惡化趨向”的呼吁,他們就國民占有教育資源嚴重不平等等問題提出疾言厲色的批評,他們為“錢學交易”、“錢權交易”等現象的愈演愈烈而懮心如焚,更為城鄉不公、農村占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而痛心疾首。
許多所謂的民辦學校實際上只是利用公共教育資源收取高額的學費、贊助費,有些地方收費之高,令人咋舌。如果任憑這些“典型的反教育行為” 發展下去,現代教育制度賴以生存的基本道德基礎將喪失殆盡。以敢言著稱的《炎黃春秋》雜志今年第2期發表鐘沛璋《中國教育值得沉思的問題》一文,提出教育經費長期嚴重不足(人均教育開支之少連窮國烏干達都比不上)、教育當作教育行政部門的壟斷性事業(也就是政府壟斷教育)、學費猛似虎、教育行政部門熱衷于搞“重點”學校等尖銳的問題。在2005年以前教育不公雖然也一直遭世人厚非,但在官方報刊上如此集中、大膽地批評教育不公,至少90年代以來還是第一次。
上個世紀80年代起,包括冰心、許良英、蘇曉康等在內的几代知識分子都曾把目光投射到教育公問題上,以各种形式、在不同場合、不同的媒體上傳達出他們的聲音,當然那時候的問題尤其是公平問題遠沒有現在這么嚴峻。《南風窗》的封面上那張孩子欲哭無淚的臉,和“教育公平不是夢”這七個醒目的大號字,讓我久久難忘,我心中的疑問是——在這片權貴勢力主宰之下的古老大地上,教育公平真的不是夢嗎?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