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4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採訪報導) 中國經濟學界認為,中國決策層目前在是應該防止通貨膨脹,還是要防止通貨緊縮方面,處於兩難的境地。
據中國的《中華工商時報》報導,大多數中國經濟學家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週期已經達到高峰,在政策抑制等因素作用下,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今年將開始出現明顯的回落,會由去年的9.5% 降至8.5%到9%之間,而明年還將進一步減緩。
報導說,從近期看,中國經濟趨冷的一個信號就是物價明顯降低,經濟面臨通貨緊縮的危險。去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增長率為3.6%,而今年1到5月期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速下降到2.4%,其中,4月、5月更是連續為1.8%,下滑態勢明顯。預計今年上半年的資料將和前5月相差不多,一些學者還預測,下半年物價甚至會出現負增長。
《中華工商時報》的報導說, 實際上,中國經濟自1998年以來一直沒有真正擺脫通貨緊縮的影子。自2003年底以來的物價回升,相當一部分是由於以糧價為代表的食品價格快速上漲,以及投資猛增所致。 但這些都難以支撐長久,目前糧價已經開始下跌。
在中國,目前導致經濟面臨通貨緊縮的因素,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其中,內需不足一直是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尤其是占58%人口的農村市場一直消費乏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低於其人口比例,而且在短期內,中國農村消費局面仍難有實質性扭轉。
因此,即使今年不會發生通縮,從長遠看,中國經濟還將面臨通縮危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沃倫‧貝利教授對此表示–
沃倫‧貝利:也許問題在於如何使地方上的人花費更多的錢,而不只靠上層精英的花銷和享受來促進國內消費。但中央政府能做多少,中國貧富差距如此之大,許多老百姓或許盡量不花錢,或者沒有錢花,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在這種情勢下,你無法靠政府來刺激消費。
美國印地安那州博爾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鄭竹園則表示–
鄭竹園:以前在計畫經濟時代,每個人收入差不多,那麼現在因為發展市場經濟,有的人發大財了,有的人收入還是很低,所以高低的差別就越來越大。那怎麼達到財富分配平均呢?就是要靠收稅制度,高所得的人,政府就要他們納高稅,低所得的就不要付稅。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收稅的辦法來收歸公有,用這個錢來補貼貧苦的人,就是那些養老的、貧戶家庭、失業的救濟,這些東西都是政府補貼的。
在防止通貨膨脹和防止通貨緊縮的兩難中,對中國政府而言,防止通貨緊縮的挑戰更大也更長久。 因此,政府經濟決策層對通貨緊縮會更為警惕,如果物價下跌過快,政府很可能會干預。
讓決策層左右為難的另一個問題是投資問題,由於消費不足,中國的經濟增長惟有依賴大量投資和增加出口,否則會導致經濟減速。
2004年,中國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度達到51%,今年一季度則降到35%。 宏觀調控雖然抑制住了投資的過快增長,但是,短期的政策無法解決長期的體制問題。中國經濟的體制是一種長期的擴張性體制,當這種體制遇到短期的緊縮性政策時,地方的投資衝動暫時會被抑制,但是一旦行政力量稍有鬆懈,投資就會很快反彈,從而可能脫離控制.這使決策層感到左右為難。
特別是房地產投資的問題尤為令人頭疼。在整個投資中,房地產約占1/4的份額.中國早些時候的宏觀調控就是針對房地產行業的. 儘管目前對房地產的降溫政策已初見成效,但是,對這個經濟「火車頭」`到底要不要繼續採取抑止政策,仍是一個爭議問題。
報導說,中國的出口也將面臨考驗。出口的快速增長使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度有所降低,今年一季度中國的貿易順差近166億美元,這也導致了歐美國家相繼採取措施,限制中國出口。
可以預料,中國的出口的形勢不會一直這麼樂觀,下半年就會遇到明顯障礙,紡織品是中國出口的重頭,而根據中歐關於紡織品貿易達成的協議,今年的紡織品對歐出口增速被限制,紡織行業因此出現爭先恐後的出口局面。實際上,上半年出口大增是在透支下半年配額的情況下取得的,雖然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尚無結果,但中國作出一定讓步是必然的,形勢會變得更加嚴峻。
《中華工商時報》的報導最後說,中國經濟近年來一直呈現外向型的特徵,對國外市場一直存在較為嚴重的依賴。但近來中國和歐美間的貿易摩擦不斷、中國連續9年成為反傾銷的最大物件國就證明問題的嚴重。
有專家認為,中國外貿如何轉型不僅是一個牽涉到今年經濟形勢的短期問題,更是一個關係到中國經濟增長結構和方式轉變的長期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大智慧。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