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日前有媒體報導指出,英國研究發現大豆內含的「異黃酮」,可能會妨礙精卵結合,降低女性懷孕機率,建議希望懷孕的女性在每月排卵期避免進食大豆類食品。對此,醫師表示,其實近年來相關研究不少,從其他研究的結果分析,一般日常適量食用豆製品,應該不至於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
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建霈指出,包括大豆提煉出的異黃酮在內的「植物性雌激素」,最早是澳洲發現同地區的一群羊幾乎都不孕,然後找出原來是因為這些羊所吃的草,裡面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所致;也因此開啟了植物雌激素相關研究。
但人類是否也會因為食物中有過多植物雌激素,而影響了生育能力?黃建霈認為,如果大量使用,理論上有可能導致這種結果,但問題在於究竟要吃多少才算大量?人類可能從正常飲食攝取中,吃夠所謂的「大量」嗎?黃建霈指出,如果以台灣人飲食來看,則最常見的植物雌激素來源就是大豆,其中含有豐富的異黃酮,有研究認為如果一天攝取六十克到一百克大豆蛋白可能造成影響,若這種份量以豆漿來換算的話,大約一天要喝上兩千西西,且天天喝才可能過量。
「現在有些嬰兒食品也是以豆奶製成,男寶寶天天吃的話,攝取的量可能是大人日常飲食的十倍以上,也沒有因此影響發育或是造成不孕,換句話說,飲食正常的民眾,不需要過度擔心。」倒是一些素食者,幾乎以豆類為主食,過去零星傳出有可能因此影響月經週期或是排卵功能者,值得留心。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食物如此,但近年的一些大豆異黃酮萃取物,則未必可以等同觀之。」黃建霈認為,天然食物具有一些自我平衡的成分,但這些經過萃取後的大豆異黃酮產品,長期使用的情況,值得持續觀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