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對外併購風潮 顯示資本逃避

標籤: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五日電)中國展現併購外國企業風潮,但中山大學中山所副教授張錫模分析,如同日本經驗,其實這是一種資本逃避現象,經濟成長背後的巨大不均衡正逐漸顯現。

據最新一期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的「台商電子報」透露,張錫模分析中國經濟熱,他表示,近年中國熱錢橫掃全球,以中國聯想集團在2004年12月用17億5000萬美元鉅資併購國際商業機器 (IBM)集團的個人電腦部門為指標,中國被視為擁有巨大購買力新強權。

國際社會談論「中國經濟奇蹟」,但張錫模認為,其實從日本經驗可以看到中國經濟並不均衡。以香港股市恆生指數與上海股市指數為例,出現長達 5年下滑,如果中國經濟真的繁榮健康,那麼這些錢為何不留在國內而是流到國際上?

張錫模指出,除聯想外,中國的三大國營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海石)、中國石油化學公司(中石化)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更是大張旗鼓將資金往國外市場移動。迄今為止,這三大公司已在葉門、委內瑞拉、亞塞拜然、哈薩克、澳大利亞與敘利亞大筆購入鉅額資產。

外人很容易認為這是中國在海外能源戰略的一環。但情況並非如此單純,這些公司愈來愈傾向以鉅額資金將外國整家公司購併下來,與其說是能源戰略投資,倒不如說是鉅額資金移轉。

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高峰的1980年代後半期,由於國內利潤邊際極低,日本企業警覺到他們正在如履薄冰,選擇前往國外投資。當時日本錢席捲全球,尤其是「買下美國」現象,成為最為熱門話題,但在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迄今未擺脫結構性困境。

此一日本經驗顯示,對外併購風潮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其深層卻是外觀上經濟仍極為亮麗,但日本投資人知道經濟體系已經在崩盤。

張錫模強調,中國不是已開發國家,中國經濟投資焦點應以國內經濟基礎為主,而不是在海外大肆併購。連外資也開始憂慮。據中國政府在今年 6月11日公佈數據,2005年前 5個月外國直接投資較去年同期減少0.8%,是自2000年 9月以來,外國直接投資首次呈現負成長,可能顯示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前景認知,已經出現重大改變。

相關新聞
收購西門子 明基展現品牌經營決心
協助企業國際併購 經部提供信保貸款
台明基電通併購西門子手機業務
俄媒體大幅報導明碁併購西門子手機消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