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2日訊】
一、現代系統論的產生與現狀
1. 概括的講,實證科學以數和形為內容,以理想狀態下的理想模型為研究對象,以物質和精神內涵的絕對分割為邏輯起點,形成物質與精神相互作用的矛盾運動,進而演繹出相互對立、相互衝突、相互分割、相互促進的觀點、學科、學派,構成一種社會存在形態和文化背景。而正是這種相互對立、相互衝突的文化背景、社會形態和矛盾運動,推動著自身文化、邏輯向前發展。
費爾巴哈在批判黑格爾的辯證法的過程中發展著自己的唯物形而上學理論;愛因斯坦與玻爾既相互爭論,又繼續著各自的研究;增長的極限說與沒有極限的增長說相互並存…… 實證科學與文化的邏輯內涵就在這無數方面的衝突、爭論中發展起來。
2. 上世紀二十年代年初, 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統論的基本思想。1945年,他發表《關於一般系統論》論文,作為以「處於一定相互聯繫中的與環境發生關係的各組成部分的總體」的一般系統論學說,他認為一般系統論要研究各種系統的一般方面、一致性和同構性,他主要研究了機體系統、開放系統和動態系統。系統的思想通過與控制論、信息論的結合,並在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熵論、超循環論等學說的發展中,不斷拓展了系統科學的邏輯內涵。作為整體的系統思想和邏輯,在現代社會各領域和生產活動的實踐過程諸如現代企業制度、集成製造、計算機系統、自動控制系統、軍事、文化等許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3. 系統論的一般認識
1) 系統的定義有許多種,我們採用比較普遍的認識:系統是由兩個以上可以相互區別的要素(子系統)構成的集合體;各個要素(子系統)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和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整體結構和適應環境的特定功能;它從屬於更大的系統。
現在,人們已認識到了系統的許多特性:如普遍性、整體性、相似性、層次性、有序性、結構與功能、自組織性、相對穩定性……而其中核心的還是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人們一般把系統內部各要素(子系統)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稱為系統的結構;而把系統與外部環境相互聯繫和作用過程的秩序和能力稱為系統的功能。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不僅體現了一個系統與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輸入輸出關係,更表明了有組織的系統整體與其內部結構中的各要素(子系統)之間的功能耦合關係,各要素(子系統)的輸入輸出互為因果耦合,構成整體系統的功能與存在。
系統論到目前為止仍然主要是功能的系統,從子系統的功能結構、相互作用耦合而產生系統的整體狀態和功能。
2) 黑格爾的辯證法認為矛盾的對立統一性存在於我們所認識的一切事物之中;論述了矛盾的辯證統一關係,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而目前的系統論尚未把矛盾內涵綜合進去。
3) 現代系統論目前仍然是把某事物客體當作開放系統來研究的理論,也即把客觀世界中的若幹事物作為各自獨立的認識客體來進行研究,而把其它因素納入環境的內涵。人們也認為世界是相互聯繫的整體,微觀與宏觀在人們現有的認識中是脫節的,還不能形成更廣義的系統認識觀。
二、矛盾與功能相統一的系統
1、系統論對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認識表明了更多的關注了系統的功能。系統內部結構中的各要素(子系統)之間的功能相互耦合,各要素(子系統)的輸入輸出的功能互為因果,相互結合,構成整體系統的功能和自組織狀態。
2、黑格爾的矛盾論認為,矛盾的對立統一性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事物內部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事物的性質定了,事物的功能和表現狀態也就定了。
既然矛盾的對立統一性具有普遍性,存在於我們所認識的一切事物之中,這自然也應包括系統的存在。系統內部整體也應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系統內部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系統的性質,自然也就決定系統的功能。
系統由其內部結構中的各子系統組成。子系統內部體也應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子系統內部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子系統的性質,自然也就決定子系統的功能。
各子系統之間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應相互配合、耦合,才能使其所形成的各子系統的功能相互適應、配合、耦合,從而構成系統整體的主要矛盾和其的主要方面,構成系統整體的功能和存在狀態。因此,系統和各子系統之間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是內因,而各子系統之間的功能耦合是表面狀態和一種結果。
各子系統與系統之間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應是對應的、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關係。一方面,各子系統與系統之間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相互適應,共同決定系統的性質;其中,各子系統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基礎,它們的改變將決定系統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發生改變,從而也導致整體系統性質和功能的改變。另一方面,系統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會制約、影響各子系統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改變,從而制約各子系統功能的改變。
如一個公司,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職能要相互配合、諧調,並與公司的整體職能相適應;同時,各部門負責人要與公司總裁的思路、責任、忠心相符合,公司總裁可以撤換不合格的部門負責人。
3、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太極的內涵中,認為陰陽能相生相剋、相互轉化、辯證統一;認為陰陽的特性無處不在;特別是指出了各層事物、各種事物之間的陰陽對應、相互作用轉換的關係,廣泛應用於醫學、養生、哲學、軍事、天文和修煉中。體現了系統矛盾與功能的完美統一。
三、廣義系統觀
1. 中國的傳統文化追求「天人合一」
在中國的系統文化中,宇宙、生命、萬物都是統一在一起的,對任一個事物的認識,都是同時去探索其內部關係、存在形態、矛盾陰陽、與事物的相互關係和與宇宙大系統的相互關係等。是在把世界作為整體存在的系統這麼個大前提下來認識其中的其它子系統。在《淮南子·天文訓》、《管子·四時、五行》、《黃帝內經》等書中,陰陽、五行、方位、四季、天干、地支等內容系統地聯繫在了一起,並相互對應,體現著更廣泛的系統觀。
廣義系統觀不僅是把某事物當作開放的系統來進行研究、處理,找出該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輸入與輸出、非平衡與有序、與環境的關係;而是將世界作為整體、看作是一個整體存在的系統。天體、宇宙、星系、地球、人類、萬物、生命、微觀粒子、不同層次、不同時空的物質能量都存在於這個整體系統之中。因此,人作為世界整體系統存在中的某一層次的子系統,也與宇宙不同時空、不同層次、不同維、不同境界的存在相對應。因此,人也應順應宇宙規律、宇宙特性,順應宇宙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順應宇宙和諧、正義、真誠、善良的特性和方向。
2. 世界的多維統一系統
1) 我們在《新科學的觀念》前三部分中,論述了世界是物質能量的統一體、是不同時空、不同層次、不同維、不同境界的物質和能量的統一體。為這種廣義系統觀的產生提供了新科學的觀念和啟示。
2) 人的意識是人體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人的意識子系統於客體系統相互作用,進行認識;人的意識子系統與人體系統一道對客體進行實踐活動;人的意識子系統與人體系統相互作用,可進行人體系統的心情調節、心理改善、四肢活動、表情活動和修煉心性;人的意識子系統也與文化、社會、道德、思想理論對應、同構。
3) 世界不僅是系統的統一體,而且是多維的統一體、物質能量的統一體。世界的不同時空、不同層次、不同維、不同境界的物質和能量都統一到更廣義系統觀中,系統就不只是前面所述的單向層次與結構功能、單向層次的矛盾對應關係,而是多維時空的對應關係,其內涵龐大、複雜得多。但不管系統的內涵如何複雜,其物質能量的統一不變,陰陽特性對應得本性不變,天人合一的追求不變,辯證統一的關係不變,真誠善良的特性不變。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人體系統是世界整體系中的的子系統,與宇宙不同時空、不同層次、不同維、不同境界的存在相對應、同構、相通。宇宙的特性是善良的,他構成多維、多層、相對穩定、向和諧善良運動的世界,滋生萬物生命,天人合一。因此,人也應返本歸真,順應宇宙規律、宇宙特性,同化宇宙特性。
人的道德、心性是人體系統整體存在中的一部分,也是宇宙不同時空、不同維的物質能量存在形式。人的道德好壞、心性高低決定人體系統整體存在的健康與和諧狀態。人的道德、心性必須順應宇宙深層特性的要求,向著真誠、善良的特性昇華。
【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