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0日報導】(據中廣新聞葉柏毅報導)不只台灣高中考生要考試升學,在人口不知比台灣多了多少的大陸,考生想要進好大學也要考試;大陸的「大學聯考」,在大陸叫做「高考」,在大陸實施一胎化政策之後,每個年輕人都等於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不過這麼多心頭肉,掌中寶要同時競爭,不只對年輕人本身是個折磨,父母心裡頭也不好受;大陸青少年升學競爭的激烈,比起台灣只能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連到大陸留學的外國學生,看到大陸的父母和學生,為了擠起好大學所花的心思,只能說是瞠目結舌。
在大陸專門為年輕人所設計的「青年參考報」上,日前就刊登了一個在大陸教英文的美國老師的文章,讓他談談在大陸的見聞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而這位叫「約書亞」的英文老師說,他在大陸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高考」。
約書亞說,當他還是小孩兒的時候,他的老師就和他們說過,亞洲的學生,個個兒勤勞刻苦,如果他們不好好兒努力,遲早會被趕過去,他們以前小的時候,還聽過很多人說過,很多亞洲學生,一天幾乎唸書十二個鐘頭,或是很多亞洲學生,每天都不眠不休地算算數,背單字,他都以為這是有點誇大其詞,沒想到到了大陸教英文之後,才發現他的周圍,到處都是這樣長大的學生。
這些小孩兒幸運嗎?約書亞他當然不會這麼想;他說,當他看到這些孜孜矻矻,努力唸書的學生時,不禁為他們感到一絲悲哀。因為如果人生有七十年,他們竟然得花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來唸書;如果唸完書之後他們就要投入職場的話,他們還得為生活憂慮,為家庭操心,他們還有多少時間留給自己呢?
約書亞說,當他還在美國唸小學時,通常只需要早上八點或八點半的時候到學校就可以了,下午兩點半或三點,就可以回家;而許多學校,星期五更是中午十二點就可以下課了;一年之中,美國小學生只要在學校待滿180天;可是在中國大陸,每年在學校要待超過200天;他們以前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才開始有家庭作業,而且通常只要十幾分鐘就完成了,就算後來功課越來越多,但是也從來沒讓他們做超過兩個小時;因此,到了中國大陸,他看到大陸青少年過的是什麼樣的校園生活,他才知道,他老師以前和他們說的事,不但都是真的,而且這樣的情形,只有越來越嚴重。
約書亞寫道,在中國大陸,「高考」是「至高無上」的,學生們做什麼事情,一切都要以「高考」為第一優先,結果,「高考」幾乎成為他到了大陸之後,第一個學會的詞語;而當他進一步瞭解到「高考」的難度之後,他嚇呆了;他說,如果照中國大陸的考試方式,他恐怕一輩子也進不了大學。
約書亞也提到說,在美國,進大學也有類似的考試,叫做「SAT」,或是「ACT」,不過這兩種測驗,兼有「學力測驗」與「性向測驗」的含義在其中,所以測得的範圍更廣;而且對美國中學生而言,這兩種考試雖然很重要,不過和高考在大陸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約書亞舉了個例子說,他曾經聽過許許多多美國學生,包括他的同學說:「啊!我現在才想起來明天要考ACT了,那我明天得早起了。」這代表著ACT或SAT,並不是美國中學生生活的全部,除了為考試而唸書之外,人生還有許多的事情值得去努力,去嘗試。
約書亞說,他看到許多大陸中學生,可以放棄其他所有的事情,只為了準備高考;在大陸發展的過程當中,學歷越來越重要,為了讓孩子能夠擠進好學校,孩子的爸爸媽媽願意為他們做任何事;在北京,他也曾經看見許多家長站在高中門外,等著接孩子回家;在美國,這是根本不可想像的事;家長為孩子送飯,為孩子打掃,接送孩子上下課,送孩子去補習,一切的一切,都只為了能讓孩子高考考得好,這對他這個美國人而言很不可思議,不過卻是大陸各大城市很常見的場景。
約書亞也表示,他曾經問過學生,也問過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努力考高考,是為了未來的好前程、為了面子,還是為了好好兒學習呢?不管如何,對他來說,這些被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卻生活失能的青少年,一點都不是什麼光榮或快樂的事;他說,在美國,很多成年人經常說,很懷念以前念中學的日子,可是他卻無法想像會有任何大陸中學生,會想再過一回這種日子。
約書亞最後下結論說,他並不是反對用功唸書,但是他認為,在人生最光華初放的時期,唸書、補習不應該成為學校生活的全部;讀書的目的,應該要讓學生愛上學習,讓學習成為一種終身的習慣,而不是讓他們考完高考之後,從此視書本為仇敵;約書亞說,他愛唸書,但他也愛登山,也愛露營,也愛和同學一起玩兒,也愛當社區志工;他可以努力享受生活,但是反觀大陸學生,除了拿高考當志業之外,什麼都沒有,他們失去了體驗生活美麗的機會。
約書亞說,中國學生投身考試的勤奮和認真,令人敬佩,不過中國的教育體系應該要讓年輕人在努力學習的時候,同時也能開放自己的潛能,並且讓生活充實和快樂;看來,在大陸經濟起飛,如果發展所謂的「全人教育」,或許也是大陸當局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