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日訊】國際社會設立“六一”兒童節的本來目的是為了保障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一方面是要使兒童不僅在自己的節日裡感到身心快樂、幸福,另一方面是要引起社會對兒童重視與愛護。然而在中國,這個目的早已被裡另一幅圖景所取代——
每年“六一”兒童節還沒到,學校、幼兒園就開始忙開了,安排各類慶祝活動,排練節目。中央電視臺也是少不了辦一臺大型的電視聯歡晚會。所有的表演名義上是名為了慶祝孩子的節目,實際上是為迎接官員的例行慰問,等待社會各界的獻愛心。有些學校為了等候官員大駕光臨,孩子們要在烈日下排隊等候很久,等到官員終於出現,請到臺上講話,洋洋洒洒,連篇累牘地大講空泛的道理,孩子們或筆立臺下,或正襟危坐,似懂非懂,在高溫下接受烈日的洗禮。一個本該屬於兒童自己的節日仿佛專門為成人們的表演、作秀而存在的,儀式化、成人化,使慶祝由形式變成了目的,兒童本身則成了道具。
由於年年都要安排類似的慶祝儀式,包括領導、社會各界走馬觀花的慰問,形式主義的泛濫和習以為常使成人世界常常忽略了兒童節的真正目的所在,根本沒有考慮孩子們是否喜歡這樣的慶祝方式,更不用說從兒童的天性出發,讓兒童在自己的節目裡充分享受他們自己的樂趣。
各級官員包括社會各界誤以為隻要兒童節之際例行公事一般地慰問過一番兒童,觀看了兒童的演出,似乎就盡到了愛護兒童的全部責任,而忘記了保障兒童的權利,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愉快不僅僅是兒童節這一天的事,更是一項長期的、日常的工作。集中在節目期間地毯式地慰問兒童,顯然不是慶祝兒童節的最佳選擇,更不是唯一選擇,年年如此重復,走過場,老套套,早已讓兒童和兒童工作者不勝重負。與其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上面,還不如多想想如何更務實地慶祝兒童節,如何把兒童節真正還給兒童,把兒童從形式主義的慶祝中解放出來,去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樂趣,去探求合乎他們天性的慶祝方式,這比一切以成人為中心、按成人思維組織的任何慶祝都要有意義。
再進一步說,與其關注節日的聯歡、慶祝,不如多從兒童的幸福、快樂著眼,著手解決兒童面臨的學習問題,比如課業負擔過重、書包越背越重、壓力越來越大等。我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五年級,看著他每天背著沉甸甸的書包第一個從家中出發,晚上總是有做不完的作業,我心中不免為現在的孩子叫苦。多年以來“減負”的口號一直不絕於耳,然而始終不見奏效,甚至在每次“減負”之後負擔更加重了,難怪有人把這也稱之為“黃宗羲定律”。
此外,兒童節慰問當然也少不了要給兒童送各種各樣的禮物,比如包裝精美的圖書,可是除了外觀越來越花俏,這些書的內容到底有多少是合乎兒童需要的,內容低俗的有之,粗制濫造的有之,而真正適合兒童的好書卻越來越難見到﹔再比如各種兒童玩具,有很多也是沒有經過嚴格檢查的,甚至存在著安全的隱患﹔還有食品,在花花綠綠的外包裝下,其中卻充斥著大量不合格的劣質產品……成人世界的坑蒙拐騙、惟利是圖、不負責任——正在有意無意地傷害著幼小的心靈。一個能保護兒童健康成長的和諧進步的社會環境比任何節日慰問都重要得多,模仿是人類的天性,成人如何能給兒童樹立好榜樣,而不是不斷提供反面的樣板,這是成人社會絕不能忽略的。
回到設立“六一”兒童節的初衷,決不是忙碌地去組織、准備各式各樣的所謂慶祝活動,首先把兒童從成人世界的形式主義中解放出來,多辦實事,比如在各地城鄉建設與人口結構相吻合的兒童配套設施(包括圖書館、科技館、活動中心等),免費向兒童開放,節假日舉辦各種免費的科普、人文及其他講座、活動,而不是一切向錢看。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把兒童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從工具化教育的枷鎖下解放出來,代之以人的教育。關心兒童,尊重兒童,真正按兒童的天性去發展他們。一句話,解放兒童,才是對兒童節最好的慶祝。@(//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