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岬角像是曇花一現的景點,幾年前媒體曾經報導過,一時之間,深澳岬角那長得像印第安人酋長的岩壁聲名大噪,成為深澳漁港的地標,不少遊客慕名前來一窺其妙。現在呢?熱潮似乎漸漸褪去,網路上找不到幾篇深澳岬角的旅記。
深澳岬角吸引觀光客的條件,確實不足。遊客若以吃喝為主,深澳漁港只有幾家餐廳而已,規模不如北方的碧砂漁港或八斗子漁港,也遜色於南方的鼻頭角;遊客若以賞景為主,則基隆的和平島、八斗子的望幽谷,更南方的鼻頭角都有完善的海岸觀光步道,深澳岬角則像是胭脂未施的村姑,又乏人呵護,自然無法吸引住遊客的目光。
我曾來過幾次深澳漁港。深澳漁港位於深澳岬角,舊稱「番仔澳」。番仔澳地名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因為此地曾為昔日平埔族凱達格蘭人所居住的聚落。另一種說法是深澳岬角的巨岩壁從側面看,輪廓神似印第安人酋長的臉龐,所以被稱為「番仔澳」。兩種傳說,何者正確?以常理判斷,我認為前者的可能性較高。
我幾次來深澳漁港都是帶著老婆或孩子,在「阿華鯊魚羹」用餐,然後簡單繞一圈漁港,短暫停留而已。我雖然每次都想走往岬角海岸,但孤掌難鳴,不能如願。
今天與老婆遊東北角的鼻頭角步道,旅程結束後,沒有在鼻頭角用餐,而是走濱海公路至深澳漁港,來吃「阿華鯊魚羹」。這家店是當地著名的小吃店,報紙及旅遊書都曾介紹過,以「現流鯊魚羹」打響知名度。
「阿華鯊魚羹」只是尋常店面,因為物美價廉,經濟實惠,所以很得到當地漁民的青睞。我也喜歡來這裡用餐,一盤鯊魚煙,一盤小菜,一小碗麵,美味足以下肚。若在鼻頭角、碧砂漁港用餐,則海鮮餐廳林立,各種海鮮料理誘惑多,美味與經濟兩者難以兼顧。
用餐畢,老婆想休息一下再上路,這正合我意,我於是趁此空檔,前往一探深澳岬角。深澳漁港內看不到任何深澳岬角的路標或導覽圖,但漁港範圍不大,不難尋找。我開車循著漁港旁的車道駛往岬角頂處的方向,過「老船長海鮮餐廳」,至路盡頭,看見中油儲油庫左側有一小徑可通往岬角海岸。於是找個空曠地停車,老婆在車上休息,我獨自前往海岸。
往前沒走幾步,看見左側有一白色建築的廢棄軍營,於是繞進去參觀。這裡是昔日警備總部駐守深澳岬角的營區。戒嚴時期,台灣各地海岸由警備總部負責防衛;解嚴之後,回歸正常體制,改由行政院海巡署負責防衛,但人員編制及規模不如從前,於是海岸隨處可看見這種廢棄的軍事營房及崗哨碉堡,也算是台灣特有的海岸景觀。
從營房旁的小徑繼續走,很快就來到了海岸邊。隔著海灣,深澳岬角與基隆山、九份山城遙遙相對,令我憶起爬基隆山時,從山頂俯瞰東北角的岬灣海岸的情景,遠近岬角成列,突向大海,其中就以深澳岬角最美。從深澳岬角這裡眺望基隆山及九份山城,則又是另一番風情。
在深澳岬角海岸,看不見任何遊客,只有幾名釣客在海岸岩礁處海釣。我初走時,不免感到有些失望。海岸大小礁岩,特色平平,而四處遍佈著颱風過後被海浪沖刷上岸的枯木及垃圾,卻無人整理,任其棄置於海岸。這裡並不是觀光區,所以無人管理及維護海岸的整潔。
海岸與草坡接壤處,有一條小徑通向岬角高處,是昔日駐守此地的阿兵哥巡守往來所走的路,山坡高處,可看見幾處碉堡。我於是循小徑往上爬,中途有一墳墓,過墳墓後,山坡附近出現蕈狀岩。
更往上走,來到岬角較高處,則出現大片的蕈狀岩,岩面呈蜂窩狀,類似於野柳岬角的地質景觀,我眼睛為之一亮。蕈狀岩中間瘦狹,頭頂蜂窩,一柱柱插植於岩面。看到這一景象,才有不虛此行的感覺。
再向前走,到了懸崖頂。岬角邊緣出現一巨大的海蝕拱門,洞高十餘公尺,海風從岬洞通過時,呼呼作聲。我從崖頂俯瞰海蝕洞,景象令人目眩心驚。我不曾在北海岸見過如此瑰麗的海蝕洞。北海岸的石門洞雖然也頗具規模,但位於公路旁,而這海蝕洞則矗立於懸崖峭壁旁,更為奇險。
懸崖岬角像是一頭巨象,海蝕拱門細長彎曲的石塊則宛如巨象的長鼻伸向大海汲水,象頭與象鼻之間的空隙形成這拱門的景觀。
我爬向另一岬角高處,從更高處欣賞這象鼻海蝕洞。懸崖幾成垂直狀,高數層樓,讓人有些心驚,此處卻見幾朵野百合,盎然生長於崖邊。站在這裡俯瞰象鼻洞,不見洞口,但整個岬角的岩塊紋理色澤盡收眼底,崖下深藍碧海襯托起岬角巨岩,景色令人動容。這樣的海蝕拱門景色在東北角海岸,論排名,應當是數一數二。
這樣的美麗岬角竟然沒有任何遊客,只有我獨佇於高崖獨享這海岸奇景,但我不敢久留,一則擔心老婆久等,二則深恐景色過美,會眩人耳目,萬一失足,老婆會有千古恨。
旅記日期:2005.05.19 (旅遊日期:2005.04.29)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w.tonyhuang.id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