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2日訊】自文物專家在旺蒼縣東河鎮長灘村二社一大石山絕壁發現巴人洞後,6月11日,文物專家在該縣化龍鄉化龍村三組進行文物普查時,又在一懸崖上發現巴人古堡,並在該古堡發現了3幅壁畫。
在化龍村三組一叫洞子崖的絕壁上,有一座用堅硬的白綿石砌成的長約150餘米、高約10米的古堡,古堡崖層為頂,遮風避雨,當地百姓稱其為蠻洞堡。由於地處絕壁,入堡之路非常艱難,很少有人上去過。
在當地人帶領下,穿過了一道僅可容一人經過的石縫,就看到了古堡的洞門。若上面有人把守,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進入洞門要爬5米高的石壁,上有一溜僅可一人站腳的小凹供人攀爬。
古堡分3廳,每廳間有一個一米左右的台階,前廳到中廳有寬約2米、長約10米的過道。古堡用石條砌成,大的約2噸,小的1噸左右,並建有規則的望孔。古堡內非常開闊,設有火塘、神龕、石台,中廳還有窗戶。
在古堡門口,發現了3幅線條粗獷的壁畫,一幅馬的圖案清晰可辨。另兩幅是鹿,口中含有一支蓮花樣的東西,古堡裡有人居住過的明顯痕跡。
廣元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文物專家楊榮生說:「這些古堡可能是巴人的祖先修建的!」他說,「據史書記載,巴人與楚人交戰,戰敗後,最後一支人馬順著大巴山而來。他們有的鑿穴而居,有的修建古堡防禦敵人,這古堡,或許就是這支巴人修建的。」
楊說,就其特點來看,這個古堡是防禦性城堡,其地勢非常險要,處處突出易守難攻的特點。門上的馬、鹿等壁畫,是巴人祈禱出入平安之意。在此居住的可能是巴人的一個部族。前廳門口的石壁上,有守衛居住的石洞,如遇敵情,在裡敲擊就會發出隆隆的聲音,堡內的族人就可做好迎敵準備。這種聲音由巖壁回聲重疊發出,修建極具科學性,令人讚歎。
楊榮生說,這些古堡等級分明,前廳可能是守衛人員和普通巴人的居處,中廳有窗戶,有火塘和神龕、石台等,應是部族首領議事的地方。中廳和後廳被隔成前後的套間,應是部族首領的臥室。可以想像,當年這些巴人從楚地跋涉千里來到這裡繁衍生息,帶來了中原先進的冶煉技術,修建了如此壯觀的古堡。
古堡裡居住的真是巴人?翻遍旺蒼縣的文獻,僅有《化龍鄉志》上有「蠻洞堡」的記載。從古堡的大小來看,這裡居住的人數應當不少,然而,這麼大的一個群體卻未留下任何記錄就悄然消失,這是為什麼呢?建堡的石條大的重達2噸,古人是如何搬上陡峭的峭壁的?這真是一個難解之謎!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