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6日訊】一隊英中聯合考古科學家向《自然》(Nature)》雜誌介紹說,地球演化史上的物種大滅絕,並非如一些科學家們假設僅由一巨型隕星撞擊地球或另外某個類似大災難、所謂「一擊致命」而造成的。科學家們表示,2億5千萬年前發生的物種大滅絕應該是分階段發生的,並指出,在浙江煤山發現的大量古生物化石可以為證。
據BBC中文網報導,當今世界上有一些科學家相信,在古生代二疊紀(Permian Period)和三疊紀(Triassic Period)交界期(約2億50萬年前)發生的物種大滅絕乃一次突發性、由隕星撞地球或驟然環境巨變而引發的大災難。這種說法與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恐龍大滅絕原因的說法相似,也普遍為人們所接受。
不過科學界也有人並不支持此一說法。這些科學家根據化石判斷,2億多年前的物種大滅絕其實是階段性、漸進性滅絕,而並非外來星體撞地後所謂「一擊致命」。
據最新發現,物種大滅絕是分兩大階段發生的。英國布利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教授理查德﹒潘科斯特(Richard Pancost) 說,這些發現與近來越來越多的有關這方面論文和研究資料的論述是吻合的。
科學家們介紹說,在二疊、三疊紀交界時代海洋中95%的古生物和當時地表75%的生命都滅絕了。化石證據顯示,當時地表頻頻發生所謂「超級火山」活動。一種小型海洋無脊椎生物「三葉蟲」,鼎盛時期持續了大約三億二千萬年,它也是這個時期滅絕的。
更多科學家主張,數以萬年計的巨型頻發火山活動、地球氣候變暖、以及不排除地外星體撞擊影響等諸多因素,最終導致地球原本繁多的物種大部滅絕。
來自浙江煤山的化石發現似乎更加支持漸進滅絕論。在煤山二疊紀-三疊紀界面岩層化石中,科學家們發現當時大洋中一些最主要的起氧化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藍色細菌(cyanobacteria)數量呈現兩次高峰期,顯現海洋生物鏈上層發生了嚴重危機 – 上鏈生物大量滅絕。@(//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