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6日訊】近期,中國民眾反日情緒升溫,從北國冰城哈爾濱,到南大門深圳,從東部的上海 ,到西部的成都,形成蔓延之勢。最初,民眾集結到日本使領館前抗議示威,後來發展到抵制日貨,甚至出現打砸日資商店的暴力場面。這是繼去年足球風波之後,中國民間的又一次反日高潮。
反日民眾的口號,是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事件的導火索,則是因為,不久前,中國官方媒體報導:日本編纂「新歷史教科書」,為侵略戰爭辯護 ,而該教科書得到了包括「朝日啤酒」在內的多家日本大企業贊助。於是,部份中國民眾開始拒買拒售「朝日啤酒」,進而抵制所有日貨。
然而,反日風潮的蔓延,引起中南海的不安。生怕這一風潮最終會演變成針對政府的抗議活動。隨著清明節的臨近,當局更擔心群眾集會可能演變成悼念趙紫陽或紀念「六四」民主英烈的反政府示威,因而決意封殺。新華網和新浪網先後撤下了反對日本「入常」的簽名欄目。在一些地方,反日群眾受到公安、國安的驅逐,帶頭人遭到監視或警告。在浙江,甚至發生公安人員公然圍毆反日示威者的「離奇」場面。
遭到毆打的示威者,表示「不解和不滿」,足以證明他們的天真。事實上,中共當局從來就不反日,更不抗日。所謂「愛國主義」,不過是唱給老百姓聽的高調,借「民族主義」的情緒,來實現政權的「穩定」,將民眾的「愛國」情緒誘入「愛黨 」歧途。遠者,有上世紀前半葉,中共奉行「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毛澤東語),借日本侵華之機,削弱和顛覆國民政府;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毛澤東竟婉拒日方道歉,反而稱謝道:沒有你們的到來(入侵),就沒有我們(中共執政)的今天。近者,北京在釣魚島、東海大陸架等主權問題上,一味妥協、退讓,致使日方得寸進尺,最終實現對釣魚島等領域的「實際佔有」和「 有效控制」。
在日本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一議題上,韓國政府明確表態反對,並遊說二十多個國家,聯合抵制。身為安理會常任理事的中國政府,卻保持沉默。圍繞韓日對獨島的主權爭端,韓國甚至在獨島周圍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向日方示威 。相比之下,面對中日釣魚島之爭,中國政府從未派出一兵一艦為中方保釣團體護航,竟聽任日本「海上保安廳」任意驅逐和逮捕中方保釣人士。更有甚者,台灣、香港、和海外,均有中國人組成的「保釣會」,並公開活動,而在中國大陸,保釣人士卻面對百般刁難、壓制、和監控,成為當局眼中的「異議份子」,動輒遭公安警告和流放。
至於近期發生在中國民間的反日風潮,中國政府既是事件的始作俑者,又是事件的鎮壓者。其首鼠兩端,足以表明,它處處將其既得利益置於國家和民族利益之上。就在抵制日貨的民間聲浪中,中國政府竟悄然而隆重接待了由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率領的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訪華團,該訪華團包括來自日本三菱重工、三菱銀行、日本航空、全日空運輸、三井物產、日立製作等大型企業共60多名代表 。 其中,三菱重工,恰恰就是日本「新教科書」的主要資助者。與此同時,日本國內正爆發要求「與中國斷交」的大規模示威,中國政府竟然對中國民眾封鎖消息 。
實際上,中日兩國關係現狀,是政治冷,經濟熱;從政府層面而言,則是表面冷,內心熱。中國政府心下很清楚,抵制日貨,從經濟角度而言,兩敗俱傷,固然可以損害日本經濟,倒過來,也損害中國經濟。而中國經濟狀況之好壞,乃是關係到中共統治能否維繫的不二指標。
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中日經濟,實際存在極大的互補性。當今日本,是中國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全球而言,則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與美國。同時,日本一直是中國最大的進口國,尤其是最大的技術與裝備供應國,在美國和歐盟繼續維持對中共技術輸入限制和武器禁售的情況下,日本的技術和裝備,對中共而言,成了救命稻草,不可多得。而長達近三十年的低息或無息日元貸款,更成了中共政權得以存活至今的主要食糧之一。
所以,在所謂「抵制日貨」的風潮中,有心愛國的民眾感情是真,唱「愛國主義高調」的政府行為是假;獨立反日的民眾是真,隨著政府指揮棒起舞的人士(所謂「 憤青」)是假。正如「北大反美姑娘最終嫁給了美國人」的鬧劇一樣,某些「反日派」,恐怕正是乘機起鬨的「哈日族」。
(首發4/5/05 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