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3日報導】心靈的故鄉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特稿)觀察俄羅斯有時需要有兩極化的思維,帝俄沙皇尼古拉一世專制極權,發展秘密警察,箝制新萌起的民主理念。使當時知識份子只能以文學來表現對祖國的愛,因而產生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大文豪,是俄羅斯文學最輝煌的一頁。
莫斯科風景優美的新少女修道院(或稱聖母修道院),建於13世紀,除了是修道院,也同時兼具城堡要塞功能,在16、17世紀的沙皇時代,凡是死去丈夫的皇后和貴族、失寵的皇后、嫁不出去而太過搞怪的公主,留在皇宮裡很礙眼,乾脆就統統丟到這邊來修道,讓他們可以早點親近上帝。此外,沙皇也會把愛囉嗦、惹人厭的皇后送來,好讓自己可以順理成章另娶二奶。這是一個幽禁青春與美麗、充滿怨恨與忌妒的超級貴氣修道院。
由於容納太多皇室成員,修道院建築也因此富麗堂皇,處處巧思,全盛時期,除了每個皇后修女房中裝滿珠寶外,更有1萬4千名農奴在此服務,莫斯科城中也有不少土地產權隸屬此一修道院,號稱是全俄羅斯最有錢的修道院。
隨著蘇聯成立、解體,修道院現在除了維持修道功能,開放一般平民女性進入當修女修道外,也同時是俄羅斯國立歷史博物館分館,民眾到此,可以觀賞各項俄羅斯最經典文物展覽,舉凡東正教影響俄羅斯文化的文字、繪畫、建築藝術與音樂,在這裡都能感受到,並能體會這個城堡的美麗與哀愁。
目前,修道院中約有30名平民修女在此修道,已無農奴或私有財產,平時每天晚上8點就要上床,半夜12點就要起床到教堂祈禱,清晨4點回到房中繼續祈禱,7點吃早餐、做工,中午12點午餐,下午2點禮拜,然後繼續做工,直到晚上7、8點回房睡覺。每天周而復始,活得很清苦,不過也比較沒有怨恨與忌妒。
新少女修道院景緻十分優美,也是俄羅斯歷經蘇聯時代破壞後,所留下的罕有中世紀建築景觀,曾有許多名人選擇來此購地並埋葬於此。1998年,新少女修道院遇到俄羅斯罕見的大颱風,不少歷史建築被吹毀,經過政府整修重建後,景緻更顯優美,尤其冬季時分白雪皚皚,是相當清靜的賞景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