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農委會成功研發盤龍參繁殖技術
【大紀元4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十九日電)台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今天表示,民間藥草盤龍參因被大量採集,野生族群日漸稀少,花蓮區農改場利用生物科技組織培養,成功研發盤龍參繁殖技術,這項技術已移轉民間種苗場繁殖量產,盤龍參除了藥用外,還有觀賞價值,具有市場潛力。
花蓮區農改場指出,盤龍參屬於蘭科綬草屬植物,是一種民間藥草,在清明時節開花,花朵會沿著花軸盤繞,因此又稱清明草、青龍抱柱、授草;民俗上認為盤龍參有助補元氣、顧筋骨,雖然尚未經科學驗證,但採藥者仍採集野生盤龍參用藥,使得盤龍參野生族群逐漸減少。
花蓮區農改場說,野生盤龍參不開花時,外型與禾本科雜草相似,採藥者多在容易辨識的開花期採集,取全株或根部用藥,野生族群日漸稀少,尤其多年生根部較大的植株已難尋得,市場價格跟著上揚,目前全株的價格接近每斤新台幣3000元。
花蓮區農改場表示,民間業者曾嘗試以種子進行人工田間播種繁殖,但田間環境難以控制,發芽率不高,人工繁殖受到限制,花蓮區農改場收集盤龍參種源,經過研究,成功研發繁殖技術。
花蓮區農改場指出,花蓮區農改場研發的盤龍參組織繁殖技術,全年可生產種苗,不受開花期限制,一個芽體平均可生成4至5個芽體,繁殖倍數高,而且盤龍參的粉紅色花朵呈螺旋狀排列,外型十分討喜,兼具藥用與觀賞價值,花蓮區農改場已利用技術移轉方式輔導種苗繁殖業者量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