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0日訊】自由時報 文╱賴清旭
俗語說:「疼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坐骨神經痛可說是一個男女機會均等,老中青三代都可能罹患的擾人問題。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複雜,不適感包含有酸、麻、脹、痛,表現如腰痠、腰臀悶脹鈍痛、腿足麻木無力、時而如放電樣陣痛。這些疼痛會造成彎腰受限、不能直立、不能持重、活動力降低,甚至行走困難;若拖延久了,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神經病變,造成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
中醫認為「坐骨神經痛」是由於風寒濕邪侵襲,邪留經絡,造成氣血瘀滯而引起。治療上依其證型可以分成三類:
●風寒濕盛:多在急性期,患者疼痛劇烈,俯仰不利,動則痛劇,可用當歸捻痛湯來治療。
●肝腎陰虛:多為久病,常見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盜汗,可用濟生腎氣丸來治療。
●氣血俱虛:病情反覆發作而不癒,常見面色蒼白,氣短懶言,可用獨活寄生湯來治療。
臨床上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除了上述症狀外,常可聽到抱怨有胸悶、心悸、易喘、倦怠、夜晚疼痛加重等現象,其舌象為胖淡有齒痕,舌下靜脈青紫曲張,這些就是氣虛及血瘀的證候,因此,除了上述辨證用方之外,幾乎都要添加補益中氣、活血化瘀的中藥,使其氣足血順,經脈通暢,如此更能達到止痛除麻的療效,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氣盛則血行」、「氣血通則不痛」的道理。
治療坐骨神經痛常用的補氣中藥有黃耆、人參、粉光參、黨參、山藥等,活血藥則有川芎、延胡索、牛膝、乳香、沒藥、雞血藤等。
經由醫師詳細診斷,根據病患個人的體質來選方用藥,再配合中醫針灸治療,通常可以有效減輕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但是坊間某些口耳相傳的偏方,常加入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如尋骨風,長期服用有害肝腎,因此服藥前應先請教專業中醫師,以確保用藥的安全。
(本文作者為台北宏恩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