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日訊】(據中華網4月1日報導)近年來,各種音樂“榜”、“榜中榜”、“風雲榜”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大江南北一片“榜”聲不斷,在眾多音樂榜號稱扶持本土流行樂的背後,內地流行樂是否因此而受益?不可否認,從80年代廣州、上海等地的廣播電臺先後設立流行歌曲的排行榜開始,內地流行音樂逐漸受到各種媒體的重視,帶來了發展機遇和傳播空間。
但隨著各地音樂榜評選的氾濫,商業化味道日益濃重,部分媒體和機構利用音樂榜的形式大肆炒作,部分唱片公司和藝人急功近利,追求上榜效應和獎項。在喧囂中,流行樂的過度商業化氣息撲面而來。
●風雲一榜 猛刮脫秀風暴
令業內人士“大跌眼鏡”的收視紀錄
剛剛結束的百事音樂風雲榜評選,主辦方是民營電視製作機構光線傳媒。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家民營電視製作企業,通過製作電視單元化節目,已逐步滲透到國家級電視臺。這次百事音樂風雲榜的頒獎“盛典”,通過中國教育電視臺第三套節目現場直播,創下了“令人震驚”的收視紀錄。據《東方早報》報導,“3月20日晚中國教育電視臺第三套節目現場直播的‘第五屆百事音樂風雲榜’頒獎平均收視率創下音樂類頒獎盛典的歷史新紀錄:4.2%,是2004年音樂類頒獎典禮最高收視紀錄的3倍。”
該報評論說:“如此成績令不少業內人士大跌眼鏡,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苗棣先生認為,這應該是中國教育電視臺與傳媒界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和紀錄。而在眾多圈內人士的眼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星效應,無論是墜入愛河的周傑倫,打得火熱的美女林志玲和蕭薔,還是韓國當紅的RAIN、‘東方神起’,獎盃之外,最吸引人的無疑只有明星。”
周傑倫成了百事風雲榜大贏家
這樣的評論是否客觀暫且不論,但是這場頒獎“盛典”到底是一出怎樣的風光戲,能創下如此的紀錄?《京華時報》評論說:“五光十色的男女們在經過精心打扮後,一個個出現在像血一樣紅的地毯。而在這個雖還不太溫暖,但已足夠激發激情的季節中,女人們一脫再脫,尤其當臺灣第一美女林志玲以一身金色露臍紗麗出現時,令在場的男人們,大噴鼻血。
當林大美女再次在頒獎晚會上出現時,據說現場出現了意外的安靜,台下的觀眾都默不作聲,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她那裸露的部位上。林美女換上了一身白色禮服,熱裙的最低處已到了臀部的最底線,輪廓清晰可見,修長的大腿一覽無餘地在臺上晃動著。臺上的真人不清楚,我們在看大螢幕,全部的細節在那裏能夠看得真真切切。”
有媒體稱林志玲火辣露背惹火風雲榜
最吸引人的無疑只有明星?
為了突出這次“盛典”上的賣點——美女明星齊集加盟,主辦方不惜重金進行各種“精心”策劃和炒作,先從林志玲炒起,又炒到蕭薔,特意擺出兩大美女現場鬥美作為噱頭:林志玲的首飾全由知名珠寶商贊助;蕭薔乾脆借來了朋友花300萬美金競拍來的伊莉莎白•泰勒的藏品。最後兩大美女又現場言歡,刮完一場完美的“脫秀”風暴。
“獎盃之外,最吸引人的無疑只有明星。”但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熱炒過後的“風雲”一榜,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獎盃招領的尷尬局面,周傑倫成了大贏家,而內地音樂人許巍也“獲得”13項提名,卻只得到一個獎項,似乎很難說明“獎盃之內”有何吸引人之處,倒是可能給熱衷於追捧周傑倫揮舞雙節棍“豪俠”形象的年輕Fans們一個驚喜。這樣一場商業化氣息濃厚的“秀”,從頭至尾看不到內地文化和音樂的張揚,最吸引人的也恐怕只有內地外的幾個“明星”,這種不惜借外力“張目”的炒作目的何在?無疑最終還是商業目的。
2004年百事音樂風雲榜靠揭“黑幕”聲名再上一步,由於經營有方,得到了眾多商家的青睞,本屆評選又得到“三星”等廠商的贊助,不拼收視率、不拼影響、不拼品牌效應,似乎很難在眾多音樂榜中站住腳。為了商業目的,不拼噱頭、不拼眼球、不拼明星大牌又不行,所以一出音樂評選變成了一出令人“大跌眼鏡”的商業秀。
●專輯拿獎拿到手抽筋 音樂頒獎虛火旺盛
選情密集累垮樂壇“黑馬”
在主辦機構樂此不疲搞“榜”評選的同時,唱片公司和藝人們也忙於“打榜”,爭奪各種獎項。新人需要上榜打名氣,老人需要上榜排座次,唱片公司借榜推歌推人推牌子。由於各種音樂榜花樣翻新、評選密集,藝人們往往無暇音樂創作,只顧上榜。
如以樂壇“黑馬”姿態出道的龍寬九段,隨著專輯的推出和熱銷,連獲“中國歌曲排行榜”、“東方風雲榜”、“百事音樂風雲榜”等名目繁多的獎項,而過多的宣傳、打榜活動,也使這個組合的藝人身心俱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實在已經不堪重負”,不得不在本月聲明暫時退出一切宣傳活動。
150張唱片評2000個榜 “拿獎拿到手抽筋”
從1987年第一個歌曲排行榜在廣東電臺設立以來,內地的音樂排行榜陣營逐年膨脹,速度驚人。1999年,歌手朴樹一口氣幾乎包攬了當年歌壇所有新人獎,前後總計超過20個,被評論指為“拿獎拿到手抽筋”,數量甚至超過了他單年灌錄的歌曲數。
目前,來自電臺、電視臺、平面媒體、民營影視音樂節目製作公司的排行榜有2000多個。而據統計,2004年內地一共出版唱片約150張,但包括華語榜中榜、東方風雲榜、音樂風雲榜、雪碧原創音樂榜等各類樂壇“大獎”一年頒出的獎項總數早已超過了200個。頒獎典禮成為各大唱片公司“排排坐,吃果果”的“歡樂遊戲”。
音樂圈糾纏盤根錯節利益關係
不斷創作是內地音樂發展的最終動力,過多過濫的音樂榜評選,造成了爭奪獎項的種種黑幕,無疑給內地音樂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可以看到,各個音樂榜都自詡為“最公正、最客觀”的評選,卻都不遺餘力打造各自的利益群體,百事音樂風雲榜主辦者對此也直言不諱:“頒獎主辦者、唱片公司、大牌歌星、包括唱片公司和歌星的朋友,甚至某些評委和策劃人都在參與這種共謀。有的是因為牽涉商業利益,有的並沒有商業利益,雖然流行音樂的圈子並不是很大,可情況卻相當複雜,互相之間盤根錯結全糾纏在一起了。”
日前,中國樂壇“學會獎”以300餘位評委之勢提出了打造“中國格萊美”的口號。然而,在唱片少、評獎多,“要流行不要音樂”風盛的當下樂壇,不少專家指出:要打造一個真正公正、科學、權威的流行音樂獎,恐怕非一朝一夕。
●眼球亦或是大腿? 內地流行樂路向何方
一年到頭,雖然流行樂頒獎的、領獎的都忙到手軟腳軟,但在缺乏監管,僅靠自律的情況下,這些獎項含金量到底有多大?一些專業媒體、協會儘管打造出了幾個專業含量較高的排行,但評選往往曲高和寡,圈裏人人叫好,卻始終無法走出小眾範圍。即使真有人想學告示牌一樣,借唱片銷量實打實的做些排名,但那少得可憐的正版銷量數字能讓誰服氣?
花錢買獎,評選放水,坐地分肥,對於一個“並不很大”的音樂圈,會產生何種影響,帶來何種後果?一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內地排行榜第一起由百事音樂風雲榜發起的“揭黑”事件,看似偶然,實則不過就是利益分配不均造出的一出鬧劇。
遊戲規則由“潛”轉“明” 排行榜不過是個遊戲?
自那以後,遊戲規則由“潛”轉“明”,參與者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反而更加無所顧忌。因此才會出現某兩家唱片公司輪流在某個頒獎典禮中大勝,某個唱片公司公開宣稱拒絕出席某頒獎典禮,或是某頒獎典禮公開對某唱片公司下驅逐令,甚至還有歌手因遭遇不公而在大庭廣眾下摔話筒,讓主辦方下不了臺。諸如此類的爭鬥成為不少八卦類娛樂媒體津津樂道的談資,被冠以“娛樂江湖、風雲再起”。
內地流行樂的根基如果建立在這樣一種“江湖遊戲”的基礎上,前景堪憂。
歌手孫楠在參加不久前的CHANNL[V]頒獎禮後直言:“排行榜不過是個遊戲”。這場遊戲的代價就是熱鬧背後,內地流行樂的虛假繁榮。
熱鬧背後虛假繁榮 內地流行音樂的“廉價”之痛
內地流行樂80年代亦步亦趨隨港臺身後起步,從模仿開始到原創,總算給自己掙得一片生存空間。近年來,原創音樂並未隨著各種音樂榜的火爆而獲得提升,相反,原創音樂疲頹之象日益顯著,現在流行簡單,流行膚淺,流行無聊,歌迷接受到的音樂充滿空洞的男歡女愛或蒼白的思想表達,“拿無病呻吟當有趣,拿不知所云當深刻,拿庸俗肉麻當感動,拿上躥下跳當激情”。
有評論說“80年代是內地流行樂生長期,音樂雖然不太純粹,卻充滿了激情;90年代該成熟了,前半段尚可,後半段淪落江湖,連感覺都沒有了。目前音樂人江郎才盡、黔驢技窮,只能用小女人散文式的東西煽情,煽得連他們自己都不好意思。”
原創音樂人郭峰說:“我記得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內地流行音樂剛剛發展,那時我們還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現在我卻發現我們越來越沒有位置了,不論在舞臺上還是人們心目中,得到的尊重也越來越少。港臺流行音樂的衝擊造成了一個一切以港臺為標準、惟港臺歌手馬首是瞻的環境,無論演出、音樂製作似乎有種‘無港臺不成席’的感覺,內地的似乎只能是陪襯、配角。在內地流行音樂發展初期,比我們成熟的港臺流行音樂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現在內地音樂人無論實力、製作乃至宣傳包裝都不再是‘學生’了,可是現狀卻是我們越來越像配角,越來越沒有位置,所以我覺得我們太窩囊。”
郭峰又對內地歌壇自身做了一個帶“刺”的評價,就是“內地流行音樂是廉價的”:有的人有了兩三首歌就開始不停地走穴,就不再想進步,急功近利地尋求眼前利益,由此流行音樂的藝術含量越來越低,就越來越顯得沒有價值。自己不重視自己,自然也就根本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了。
在各種音樂榜評選賣弄風騷的表演秀之外,我們並不需要看到更多的肉。內地流行樂的自尊,並不建立在此基礎之上,除去商業化的銅臭,我們還是需要聽到更好的音樂。
●尾聲:流行樂商業化評選濫觴到幾時?
日前,依據《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進行了整改,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原共計90個,整改後減至24個,減少66個。其中全國性文藝評獎現有獎項44個,減至18個,減少26個。
對全國性文藝評獎的“瘦身”,全國政協委員王興東拍手叫好,他認為:獎項過多過濫的背後是獎項貶值,毫無公信力。有些人把評獎當作贏利目的來經營,搞那麼多的節慶和評獎活動,浪費巨額資金,老百姓卻沒得到任何實惠,又沒對創作人員提高質量起到作用,此次頒佈的評獎改革辦法是對作品的珍重,對人才的尊重。
對於流行樂商業化評選的濫觴,同樣可以說那些靠經營評獎斂錢沽名釣譽的人儘管在逞一時之風光,但如果真有一天,內地流行樂到了無米為炊、無人維繼的地步,這些轟轟烈烈的熱鬧景象還能如何上演 ?
相關鏈結
內地流行樂壇主要獎項
“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開設有包括最佳創作獎、最佳民歌獎等25個獎項。
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所屬的東廣音樂頻率創辦的《東方風雲榜》是內地最早的原創音樂排行榜。該榜設有東方新人(金銀銅)、華語五強等13個獎項。
“雪碧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除了常規獎項外,還增設了飛躍舞臺歌手獎、最受歡迎KTV歌曲獎、最佳廣告歌曲等特別獎,共40個獎項。
“音樂風雲榜頒獎盛典”設39個大獎,分內地與港臺兩部分獎項,除了增設最佳影視歌曲獎外,還專設粵語、搖滾兩個特別單元,以及評委會大獎、終身成就獎、風雲大獎三個專項獎。
中國中央電視臺和MTV全球音樂電視臺聯手,CCTV-MTV音樂盛典電視頒獎晚會開設了包括內地港臺最具潛力歌手等,另外還開設了亞洲地區最佳男女歌手、韓國年度最佳歌手和國際年度突破創意獎等國際音樂獎項24個獎項等。
中國音樂金鐘獎是由中宣部批准設立的中國音樂界綜合性專家大獎,共設榮譽獎、作品獎、表演獎等24個獎項。
中國歌曲排行榜由北京音樂台主辦,開設了港臺地區創作新人、華語樂壇傑出成就獎等17個獎項。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