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急起直追 盼裁併國科會一事踩煞車

標籤:

【大紀元3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七日電]24個學術團體今天連署建議政府組織再造不宜貿然裁併國科會,學術界埋首學術時赫然發現連統籌國家科學研發的單位都將被裁併,將嚴重影響台灣進步的命脈和國際競爭力,學者們非常擔心帶領台灣經濟奇蹟的科技優勢不復存在,將動員一切力量希望能扭轉這項決定。

「政府組織再造」法案已經送到立法院,其中行政院國科會將被裁併,相關業務分屬三個單位管轄。主要用意在精簡部會以增進效率。不過學術單位卻認為,增進效率不等於增進國際競爭力,而且事權分屬不同單位,效率不會提昇,競爭力也會下降。

裁併國科會一事不斷在學術界延燒,從一月份的全國大學校長會議提案籲請政府成立「科技部」,隨後有十位大學校長發表緊急聲明,認為「科技為立國之本」,貿然裁併國科會不利於台灣科技發展,並要求行政院應規畫獨立專責的科技部,以確保科技立國的國家發展命脈不中斷。

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也強調,立法院上會期將行政院討論已久的政府組織再造「16部6會」刪成「13部4會」,而行政院為了趕快通過而倉卒接受立法院建議,沒有經過更周延的討論便提出新版本,使科技部消失、國科會被裁併,是非常不妥的。

  李遠哲指出,「16部6會」架構歷經3年以上的討論,眾多學術和產業界的人參與而形成「政府需要科技部來推動科技發展」的共識,立法院認為要刪,行政院若覺得行不通,可以再和立法院討論,不需馬上推翻這項共識。

發動這項連署的中華民國物理學會張慶瑞表示,台灣一向支持科技發展,每年投入10%以上的經費成長幅度,而且更努力朝2006年科技研發經費佔GDP的3%目標邁進;世界經濟論壇 (WEF)2004年評估台灣全球競爭力的成長提昇到第四名 (亞洲第一名),科技競爭力提升到第二名,科技創新也是第二名。

經過學術界、科技廠商數十年來的努力好不容易造就台灣的榮耀和命脈,忽然間不再提科技部,就連國科會也不見了,學術界過去忙於學術研究,頓時間統籌國家科學發展的重要單位赫然不再,學術界很難接受這種狀況。

張慶瑞非常擔心,國科會隨著台灣的經濟奇蹟一起成長,經濟目標都是仰賴良好的科技政策所達成,鄰近各國都想倣效「台灣奇蹟」的發展模式,努力學習,甚至提升科技組織至政府一級部會,以便更有效率推動科研。若政府裁併國科會,豈不等於退出國際新世紀的科技競爭,而且拱手讓出龐大的科技商業市場。

台灣資訊儲存技術學會、台灣產業推動科技協會理事長、工研院光電所副所長黃得瑞表示,國科會轄下的科學園區過去 25 年帶動台灣轉型有非常大的貢獻,而且相較於一般工業區,國科會在執行政策和方法上非常有彈性、有效率。

黃得瑞指出,台灣科技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二,這就是整體努力的成果,若國科會裁併,所有事務拆散到別的單位執行,不再獨立運作,競爭力立刻下降。以台灣現有環境,科技進步在全球屬一屬二,應該讓別的部會倣效國科會才是,學術界和科技界要全面啟動與各黨派立委溝通,同時也要和行政院再協商。

台灣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長、中研院植物所所長賀端華也指出,政府組織需要再造、重整,但總不能裁併國科會,而學術界還被矇在鼓裡,至少要舉辦公聽會,讓各界表達意見,同時也聽取政府決定裁併國科會的理由,讓大家溝通意見。

賀端華說,國科會總管國家科技研發事務數十年,在各部會中是非常有效率的單位,而且科技的研發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例如美國有國家科學發展基金會,其他國家也有科技部會,如果科技部門不見了,所有事務散見於其他部會,科技研發根本無法獨立運作。

最令賀端華擔心的是,國家主管科技單位被裁併,或許短期看不出影響,一旦別的國家不斷進步,當台灣感受科技落後再來追趕,會非常辛苦,屆時花再多的錢都不一定追得回來;而且國科會的各種計畫將各大學、中研院、科技單位的研發能量和人才聚在一起形成網絡,一旦主事者不在猶如群龍無首,將重創台灣科技。

張慶瑞強調,學術界正透過管道,從發布聲明開始,逐步再和政府部門與立法院理性溝通,同時也希望所有的學術界和科技界都能向住家選區的立委陳情反應,希望能及時挽救台灣經濟前途和國際競爭力。



相關新聞
「全球營救」忠告武漢大學勿當政治打手
港政府委任扶弱基金諮詢委員會成員
日商買下日戰俘悲壯歷史《記憶的證明》
學術界:新內閣經濟政策關鍵在執行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