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佑之台北特稿)美國總統布希二月十七日指派原駐伊拉克大使尼格羅龐提接任新近設立的國家情報主任(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一職,以統籌全國情報業務,並推動半個世紀以來,美國情報機構最全面的整頓工作。以尼格羅龐提此一人選而言,國家情報主任應是具有實權的職位。
在二00一年九一一攻擊事發之後,美國成立特別委員會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全美各個情報機構相互競爭,缺乏合作;如果彼此間能有較好的協調關係,則九一一事件本可防範於未然。在該委員會和九一一罹難者家屬的強大施壓下,國會去年十二月通過了情報改革法,並設立國家情報主任以負協調之責。
但增設這項職位的作法並非毫無爭議,白宮先是反對,後則同意,而反對最力的是大權在握又精於官僚內鬥的國防部長倫斯斐。全美共有十五個情報機構,包括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在內,年度總預算為四百億美元,其中百分之八十分配給國防部下設的各個情報單位;而未來國家情報主任的職權之一,正是分配情報預算並決定各機構的預算用途,因此勢必會改變國防部獨佔預算大宗的現象。
倫斯斐在反對無效之後,乃透過友好的國會議員,在情報改革法案中添加一項條款,載明情報主任不得侵犯國防部長的法定職權。如此一來,倫斯斐似乎成了尼格羅龐提未來最大的權力挑戰,甚至令人懷疑,尼格羅龐提是否會因此跛腳;但布希總統在宣佈情報主任人事案時的說明,卻又看似不然。布希指出,未來情報主任將可當面向他進言,而當記者一再追問尼格羅龐提與倫斯斐之間的權力衝突問題時,布希乃直言道,「基本上,預算將由尼格羅龐提決定」。
華府政治人物的權力大小正是依據其能否上達總統天聽及其掌控的預算規模來決定,就國家情報主任的份量而言,雖在建制上並非內閣閣員,卻能手握龐大預算,而且將取代中情局局長每日向總統當面簡報國家安全資料的任務,因此無疑是一項炙手可熱的職位。
尼格羅龐提的作風剽悍,素有鬥士之名,也是個爭議性人物。他自一九六0年開始擔任職業外交官,先後派駐過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在擔任駐伊拉克大使之前,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他於一九八一至八五年出使宏都拉斯期間,曾在雷根政府反對尼加拉瓜桑定政權的作戰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當時美國支援下的尼加拉瓜反政府游擊隊是在鄰國宏都拉斯的基地受訓,人權團體指出,尼游曾在這座基地內刑求人犯,而且尼格羅龐提對此知情;結果到了二00一年,基地內被發現埋有一百八十五人的屍身殘骸。此外,尼格羅龐提據稱還曾唆使宏都拉斯右派政府設立惡名彰昭的暗殺隊「第三一六營」,以對付異議人士。當然,他一概否認這類指控。
這些紀錄雖然使他留下污名,但卻無礙於他平步青雲。布希總統二00一年提名他出任駐聯合國大使時,國會議員即以他在出使中美洲期間曾誤導國會為由,對其適任性加以質疑,但最終仍通過這項人事案。
如今尼格羅龐提已由外交工作轉任大權在握的情報首長,得以向總統當面提報情資,也有權否決各情報機構負責人的決定,兼以他的作風強勢,因此料將在最高領導層內普獲敬重甚至敬畏。
不過他並不直接指揮情報偵蒐和第一線的諜報人員,這令人擔心,他可能會過於接近層峰卻又和基層情報作業脫節。有鑑於美國在伊拉克戰事發動前的情報判斷係由上而下、非由下而上的缺失,未來尼格羅龐提如何在聽取手下各情報機構的彙報以及決定向總統簡報的內容之間求取平衡點,將是他工作成敗的關鍵。
至於情報首長向總統所作的例行簡報,也值得介紹。美國總統每天早上都會聽取三十分鐘的國家安全簡報,其內容以大約二十頁的「總統每日簡報(President’s Daily Brief,PDB)」為主,簡報中約有十篇高度機密的情報分析以及原始情報報告。
目前PDB的提報人為中情局局長高斯,並由中情局的少數資深情報評析官在每天晚間執筆,而其撰稿所依據的是中情局情報處數千名評析官所備妥的資料,同時輔以每日接獲的電子監聽資料、影像或情報人員提交的報告等。未來負責向總統當面提報PDB者,將是尼格羅龐提,屆時他所率領的五百至一千名工作人員將如何撰寫PDB,現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