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6日訊】(美國之音2005年3月5日報導)中國按照世貿組織要求開放金融市場的日子正在一天一天逼近。人們對中國金融系統能否經受市場開放所帶來的國際競爭日益關注。專家們有樂觀的,但也有更多的感到擔憂,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不要高估國有銀行體系作用*
人們關注中國金融系統是否做好了開放市場的準備,一個主要原因是擔心,金融系統如果在市場開放之後無法應對外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就會引起連鎖反應,造成中國經濟增長勢頭逆轉。美國民間情報公司“戰略預測公司”在新近發布的10年全球經濟預測報告中就明確認為,中國國有銀行系統很有可能會在國際競爭面前潰敗,從而觸發國有企業倒閉和外國投資減少,減弱中國經濟的增長力度。
但是,美國有一些中國經濟專家認為,這個看法對國有銀行系統的作用估計過高。美國著名的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弗蘭克林·艾倫指出,在西方國家,金融系統是一個經濟體發展繁榮的命脈。但是在中國,他認為,情況相當特殊,銀行金融業是中國經濟中最薄弱的一環,中國市場經濟的興起和成功是在金融業非常薄弱的背景之下出現的。艾倫認為,坦率地講,中國經濟的成功跟國有金融系統沒有多少關係。這怎麼可能呢?他說:“原因是,在銀行系統和金融市場之外,中國存在著其它的融資機制。這個機制的功能發揮的很好,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可能。”
艾倫教授所說的其它融資機制指的是,來自香港、台灣、海外華人和外國的直接的和間接的投資,還有就是民營企業通過走私、洗錢等各種不合法的渠道獲得的資金。這些被艾倫稱為“非正規”渠道獲得的資金有力地推動和支持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聯想創業“出口轉內銷”*
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管理學教授黃亞生對艾倫的分析表示贊同。他認為,中國市場經濟的成功之所以要採取非正常的融資渠道完全是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銀行系統長期排斥和蔑視民營企業的結果。黃亞生說:“中國金融機構跟聯想集團這樣的企業的成功幾乎沒有任何關係。法規制訂當局把這些企業的企業家都趕了出去,但是聰明的企業家做聰明的事,他們去海外註冊公司籌到資金後再回國投資、辦企業。”
黃亞生說,聯想集團當初創辦的時候,國家禁止民營企業進入電腦行業,聯想的創辦人只好到香港註冊,然後以海外公司的身份回國創業。他說,聯想現在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電腦公司,但人們對它究竟是什麼身份並不太清楚。有人說聯想是國有企業,因為中科院在聯想創辦時期曾經提供給它4萬美元,現在擁有聯想公司30%的股份。但也有人說它是私人企業。黃亞生認為,嚴格地講,聯想集團依然是香港公司。
黃亞生和艾倫教授都認為,聯想的例子表明,中國市場經濟的成功並不依賴國有銀行的扶持。他們對國有銀行是否能夠迅速徹底的完成體制改革和職能轉變並不抱樂觀態度,但是他們也共同認為,2006年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國有銀行是否能夠經受挑戰,對中國市場經濟的繼續發展並不會產生重大影響。當然,這兩位專家也表示,如果國有銀行改革成功,無疑會給市場經濟發展增加一個很大的動力。
*徐滇慶:中國壞賬本質不同*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學教授徐滇慶對西方學者按照西方銀行的標準來分析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壞帳,從而得出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在市場開放之後將走向危機的方法表示質疑。徐滇慶認為,這些商業銀行和國家的財政部聯繫在一起,它們的壞帳和外國的商業銀行的壞帳有根本的不同。徐滇慶表示,外國商業銀行有了壞帳就是實實在在的壞帳,無法消除。但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壞帳可以被國家拿走,這是中國特有的一個現像,名字叫“壞帳剝離”。
徐滇慶說:“因為中國的是國有的商業銀行體系,所以它的承受風險的能力,是和國家的貨幣發行牽連在一起。所以,它不會突然之間就崩潰,或破產。實在不行了,我再多發一些貨幣,就又搬回來了。”
徐滇慶的結論是,金融市場開放對國有商業銀行體系有風險,但並不會在短期內造成金融危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