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智富 張清溪:從國際經驗看中國三農問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31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採訪報導) 中國的三農問題一直是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問題。海外民間組織中國民主陣線前主席杜智富先生,最近在海外的網絡雜誌《民主中國》上發表文章,從各國處理農業和農民問題的經驗,提出了對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看法。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邀請杜智富先生,和台灣大學經濟學教授張清溪,一起討論中國的三農問題。

記者:中國農村還有九億人口,按照溫家寶的說法:「農村達不到小康,中國根本就達不到小康。」杜先生您先談一下,您覺得中國農村和外國、其他地方的農村到底有多少可比性?
杜智富:差別非常大,比如說在墨西哥或南美,它的農村土地大小有很大的差別,中國沒有這個現象,所以這個是對於中國改革比較有利的地方。可是中國農村的人口非常龐大,有九億,加上他人口的質數和教育水平非常低,還有中國政府在對農村巨大政策上的壓榨,對中國農業非常不利的作法。

記者:那您覺得現在中國農村最重要的問題是哪些,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

杜智富:主要就是人均土地面積非常小,稅收上的壓榨,還有攤派,所以這個可以看得出來中國政府對農民是不公平的。

記者:張教授,台灣的情況是怎麼樣?

張清溪:就剛才杜教授談到的情況,我想基本上是這樣:在台灣教育普及,在農業技術上改革積極,所以對農民是非常有利的。剛才杜先生談到中國大陸中央政府沒有給地方經費,所以地方政府只好跟農民課稅,在台灣沒有這個情況。
記者:台灣的土地好像都是屬於私人的,對吧?
張清溪:對,因為「土地改革」其中有「公地放領」跟「耕者有其田」,基本上農民是有自己土地的。

記者:在大陸土地現在還是屬於國家,但使用權基本上是屬於集體所有,所以這個問題是不是在中國農村改革中也是構成一些問題,杜先生?

杜智富:是的,在中國大陸最先的改革開放是「包產到戶」,土地所有權不明,民眾對土地的再投資就猶豫了。

張清溪:土地所有權確實造成剛剛杜先生談到的這個問題,因為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有的時候在村官的手中,所以有時候土地會被無理的沒收,造成農民沒有地可以耕。

記者:我想中國大陸在城市化的過程中,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所謂農村戶口問題。杜先生,是有這個問題吧?

杜智富:是的。中國農村的人口大概是百分之六十九到七十左右,日本、美國、歐洲、台灣現在的農村人口都是非常低的,台灣的話,我相信現在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從事農業活動,或者更少。

張清溪:現在已經低於百分之十了。

杜智富:美國只有百分之二,日本只有百分之三。中國的戶口制度把農民鎖死在農村裡面。加上壓榨農村剩餘的財富來建立重工業,造成農村的赤貧。沒有投資、赤貧、教育低下造成現在的中國農民實際上在中國是三等公民的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方面的話是有非常大的責任的。

記者:台灣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嗎?

張清溪:沒有限制,就是說人民自由移動。

杜智富:可是這中間有很大的誤解,就是說,很多國家成功的轉成工業國家之前,是先把農業搞好了,台灣的經驗也好、日本的經驗也好、美國的經驗也好,就是農村先富裕起來了,農村人口的教育水平提高了,這裡面的關係是這樣子。中國其實從來沒有走過這麼一步路。

張清溪:補充一點,農村發展起來之後,它不但可以供給工業資本,它還提供工業產品的消費市場,中國的國內市場一直都沒有起來,他廣大農民的消費能力非常低。

記者:是不是涉及到一個財政的轉移的問題?

杜智富:像西方國家,財政的分配百分之七十是留給市政府跟地方政府,而中央政府是佔百分之三十。那麼現在中國的中央又掌握了百分之七十,然後地方只掌握百分之三十。比如說現在農村為什麼有那麼多攤派?老師的薪水都發不出來,實際上是中央收走太多錢了,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是還債的時候。

記者:整個中國的農村問題,有沒有體制上的問題?

張清溪:我的看法是這樣子:農村的負擔非常重,其中一個理由是因為官員太多,造成農村的負擔非常重,這個可能是體制上的問題。

記者:杜先生,您怎麼看?

杜智富:這非常清楚,是一個制度的問題,原因是地方的官僚不是農民自己選出來的,他怎麼會替農民著想呢?看日本的例子,日本的國策是向農民傾斜的,為什麼是這樣子?因為日本的國會議員他地方的代表性比城市的代表性要強,所以議員必然就傾向於農民。可是中國完全沒有民意代表,腐敗的不得了,中央官員要整理一下,可是壓不下去,壓到下面的話,鄉鎮的那些官僚們他們吃什麼?要是農民沒有自己的代表,他的官僚不受農民制裁的話,這個情形就永遠改不了。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軍隊開槍鎮壓四川漢源抗議農民
中國經濟政策失當加劇城鄉差距貧富懸殊
陳勁松:中國農村改革  爲何一再推倒重來
曉荷:兩個中國農民的遭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