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台灣對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反應,仍在持續演變之中,至於國際間的關切,主要在於制定本法的時機,以及在台灣可能引起的反應,而美國國務卿萊斯的評論,就反映出這兩個關切的焦點。
對台灣來說,反分裂法的危險主要在三方面,一是它為藉非和平方式解決台海問題提供法律依據,二是它授權中國軍方視狀況直接對台採取行動,第三,跟過去一樣,對台用武條件的解釋權,依然是在北京手中。
但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日本而言,中國制定反分裂法最大的害處,在於它可能扭轉去年十二月以來兩岸關係呈現的緩和趨勢。
許多學者指出,十二月立委選舉過後,民主進步黨政府制憲、正名的聲音驟然平息,兩岸透過協商促成中國新年包機,陳水扁總統的政府與親民黨達成妥協,而在辜振甫逝世後,北京派出官員到台北弔唁。
在一九九八年辜汪上海會面之後,這毋寧是兩岸關係前景最為樂觀的一刻,也因此,反分裂法是否使兩岸間和緩的氣氛再次破壞無遺,是美、日等國際社會主要成員最為關切的問題。
如果台北選擇以激進的方式回應,更是國際社會所不樂見,因為那很可能意味著北京又會採取具有敵意的動作,導致兩岸關係再次出現惡性循環。
從萊斯在北京的記者會上所發表的評論,就可以清楚看出這樣的關切以及對兩岸的期望。
她形容中國制定反分裂法是個「不受歡迎的發展」,因為這可能使兩岸對話更難以開展。她又說,北京既已制定反分裂法,美國希望中方接下來能夠採取步驟,以降低兩岸的緊張,並展現北京降低兩岸的意願。
此外,她只是重申美國既定政策,包括信守一個中國政策和台灣關係法的義務,希望雙方都不要採取會改變現狀或使台海緊張升高的片面行動。
中國原本就明顯有意緩和台灣民眾對反分裂法的不良觀感,在美方勸說之後,很可能加緊努力在這方面採取行動。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黃介正研判,中國未來會推出有利穩定兩岸情勢新措施,政府相關部門應事先掌握並預擬因應方案。
淡江大學國際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也認為,中國應該會在萊斯訪問後加速對台灣釋放善意,以解除國際社會的不安與台灣民意的反彈。
目前的觀察重點,在於三月二十六日反反分裂法大遊行,能否維持政府「和解不退縮、堅定不對立」的基調。
如果政府能夠堅守溫和理性的因應原則,儘管反分裂法對台灣存有潛在的危險性,卻也可能為兩岸關係乃至於台灣對外關係的發展帶來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