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8日訊】最近,台海兩岸有幾件引人注目的事件相繼發生:辜振甫先生仙逝後引發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雙向直航的黃曆新年包機終於實現;中美軍方防務協商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涉及台灣問題;賈慶林在「江八點」10週年紀念會上的政策性講話。這一連串的事件可以證明北京對台政策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第一,10年來北京對台政策的演變
2005年1月3日中華民國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逝世,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委託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秘書長李亞飛到台灣悼念辜振甫先生逝世。據BBC報導,孫亞夫和李亞飛與海基會高層官員重提辜振甫和汪道涵達成的「九二共識」。
何謂「九二共識」?1992年11月海基會和海協會的雙方代表在香港開會,在海協會代表的主張下,曾討論「一個中國」原則的涵意如何表達的問題,雙方代表各自提出具體意見。會談過程中,大陸先提出5種「一個中國」的表述方案,台灣稍後也提出了 5種方案作為回應,但雙方都表示無法接受對方所提有關「一個中國」的各種表述方案。台灣方面再依據雙方所提的方案加以修正後,提出3種方案,大陸方面們表示無法接受。幾經討論而無結果,兩岸協商一度面臨觸礁的危機局面。
在會議結束前,海基會代表奉命就「一個中國」原則的表述問題提出建議:雙方採取口頭上各自表述自己立場方式,在彼此尊重下,暫時擱置這項重大爭議,以便進入正式議題協商。
1992年10日30日海協會代表離開香港回北京,在11月3日,海協會副秘書長孫亞夫以電話告知在台北的海基會秘書長陳榮傑,表示「尊重並接受海墓會的建議」。同時,透過新華社發佈新聞,公諸於世。
11 月3日新華社向全世界發佈的一則新聞指出:「在這次工作性商談中,海基會建議採用兩會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達一個中國原則,…..海協會經研究後,尊重並接受海基會的建議。至於口頭表述的具體內容,則將另行協商」。但是,北京在對海基會回信中和新華社新聞稿中多加了一段:雙方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海基會覆函不承認後面所加的一段話。因此,關於「九二共識」的表述有了北京和台北的兩個版本。
由此可見,所謂「九二共識」是表述了台海兩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涵意,各自表述自已的立場。北京表述「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台北表述「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這是北京接受台北的建議而達成的政治妥協。在台北對「九二共識」有另一個表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是對1992年兩岸在香港會談過程和結果的簡稱。有了這個政治妥協,才有可能於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和汪道涵在新加坡的「辜汪會談」。
但是,北京是否真正接受了「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妥協呢?沒有。雖然北京在口頭上接受了台北的「九二共識」的建議,但實際上是完全拒絕和反對「九二共識」。請看自1993年以來,北京對台政策的歷史。
● 1993年9月1日,北京發表「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
白皮書中指出:「1937年,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中國政府在《中國對日宣戰佈告》中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關係者,一律廢止。」在這處所提到的「中國政府」應是蔣介石先生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白皮書強調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灣巳歸還給中國,1945年由中國政府管轄。在這處又一次不明確寫明是歸還給中華民國政府。可見,白皮書作者在撰述台灣的歷史時,有意要抹煞和掩蓋中華民國的歷史,並且故意混淆兩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歷史上的不同的地位。把蔣介石先生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愛國行動移木接枝到中共的臉上,篡改歷史。
相反,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抗日戰爭爆發的前夕,中共在江西瑞金縣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這是叛國、分裂國土的行為。這個忘宗叛祖、認賊作父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其公告中,其開宗明義的第一條,便是要「繼續武裝保衛蘇聯」。中國共產黨曾按照史太林的命令,高喊著「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在全中國發動武裝造反,在全中國發動種種的動亂和暴亂。其開宗明義的第二條,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的第十四條: 「要號召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和地區的人民,都有權利實行民族自決,都能夠自己建立獨立的國家,以脫離中國」。中共中央曾發表宣言要讓台灣獨立。中共一再掩瞞這段醜惡的歷史。
中共長期以來,不遺餘力的歪曲和篡改歷史,打壓中華民國。在這種思想主導下,現在的北京政府拒絕和反對「九二共識」是必然的,在此白皮書中只字不提「九二共識」也不足為奇了。
● 1995年1月28日,北京發表「江八點」
在香港會談達成「九二共識」的2年之後,中共才發表「江八點」,只字不提「九二共識」。「江八點」特別強調」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強調用 「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把中華民國政府當作地方政府。「江八點」作為北京對台的基本政策是不成功的,這10年來,台海兩岸除了經濟交流比較緊密之外, 在政治關係及統一的前景反而倒退了,台灣本島朝野的「台獨」勢力上升了,傾向「台獨」的居民人數增加了,台海關係比10年前更緊張了。因此,胡錦濤上台後 不得不對「江八條」的基本思路作某些調整,這在2004年5月17日的「兩辦聲明」中,及最近賈慶林在「江八點」1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有所顯示。
● 2000年2月,北京發表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和台灣問題」(白皮書)
在這白皮書中,北京歪曲歷史和現狀的寫道,自1949年10月中華人民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華民國己自動消亡了。但這並不是事實,中共領導人實在是掩耳盜鈴式的思維,執行的是駝鳥政策,硬是要把中華民國從世界地圖上消滅掉,可是並沒有成功,中華民國國旗仍在地球止飄揚。白皮書一再宣傳,中華民國不能代表中國,台灣當局只是中國的一個地方政府。北京當局一再不敢面對歷史和現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沒有統治過台灣一天;根據《開羅宣言》台灣歸回給中國是由中華民國接受和管理的。中共再有欺騙能力,還是無法迴避歷史事實。北京當局之所以不願接「一個中國、各之表述」的「九二共識」,就是不願面對上述歷史事實。
2001 年5月20日,陳水扁上台,民進黨執政,台灣島內朝野的台獨勢力逐漸上升,北京當局面臨一個矛盾的局面:北京極力要消滅中華民國,把台灣佔領變戒特別行政 區;民進黨也要消滅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共和國。但是,一旦中華民國被消滅,北京很可能面臨台灣共和國的出現,台灣真的被北京當局推到台獨方面去了。在這種矛盾局面之下,北京當局才開始考慮接受「九二共識」,不要沏底消滅中華民國。
但是,「一國兩制」和「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矛盾的。「一國兩制」中的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中的一個中國,在北京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北認為是中華民國。北京為了絕不讓中華民國出現,就對「九二共識」作了文字上的變更,成為: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是北京版的「九二共識」。與台北堅持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的「九二共識」不同。儘管如此,1992年香港會談所創造的「九二共識」成了台海兩岸當局的一點點的共同話題。在這種局面下,才有1993年在新加坡的辜汪會淡,才可能有最近賈慶林講話的出現。
● 2004年5月17日「兩辦聲明」
這個聲明是在胡錦濤主導下的北京對台新政策,基本思路是「一文一武」兩手策略。在武的方面比「江八點」要強硬,在軍事戰爭準備上比江澤民時代要增加許多;在文的方面比「江八點」要柔軟,在經濟貿易方面給台灣更多的好處,甚至可以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聲明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在這個文件中第一次明顯的不提「一國兩制」,也不提主權不可分割問題。很明顯「517聲明」和「江八點」的思路和政策不盡相同。
● 2004年秋天,北京開始制訂《反國土分裂法》
為了推行「517聲明」,北京在策略上要給台灣更大的壓力,也為了法律上制衡陳水扁的「制憲台獨」路線,以及平衡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北京大力宣傳要制訂 《反國土分裂法》,用法律手段來阻止台獨。可是雷聲大,不見雨滴下,至今還沒有公佈《反國土分裂法》文本。為甚麼?因為北京遇到阻力,台灣朝野反感,可能會增加台獨情緒和反抗,美國也不同意改變台海現狀。估計北京當局正在衡量制訂《反國土分裂法》的利弊得失。最近有一種說法,《反國土分裂法》會制訂得很簡明扼要,僅是把現有的北京對台政策以法律形式寫入《反國土分裂法》內。如果真如此,則制訂《反國土分裂法》實為多此一舉,非但不會對台灣增加更多的壓力,相反會增加困梆北京當局手腳的可能性,一旦台海形勢變化,政策也隨之變化,難道還要再去修改多此一舉的《反國土分裂法》嗎?這有甚麼意義呢?實在令人非解。筆者估計,如果制訂《反國土分裂法》遇到台灣朝野更大的反對而不利兩岸交流的話,或者美國明確表示《反國土分裂法》不利於台海兩岸談判的話,則制訂《反國土分裂法》的法律程序可能會以某種形式暫停,以觀局勢變化再作定奪。
● 2005年1月28日賈慶林的講話
賈慶林的講話中提出了幾點過去沒有的政策觀點:
1. 賈慶林說:「儘管兩岸迄今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係的現狀」。這段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北京當局一再強調的「一個中國」是指未來的一個中國,現在的中國是分裂為兩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僅管賈慶林沒有明顯的說出來而己。
2. 賈慶林說:「上個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台灣當局認同一個中國,承認』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的領土』,』實現國家統一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那時,雙方在共同的基礎上開啟了協商和對話,並且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這是中共領導人第一次以口頭和文字上承認了有「九二共識」這一事實,僅管北京版的「九二共識」和台北版的「九二共識」不盡相同。
3. 賈慶林說:「第一步先進行』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談判,並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 賈慶林提出這個觀點可以理解為既然是雙方「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那末也就有共同享有主權的概念。賈慶林在此提出了台海兩岸當局共享主權的觀點。有義務必然有權利,這是對等的。由此可以理解為現在的中國是處於「共享主權、分享治權」的狀態,至於分享治權下的政體是甚麼國號國名己不是關鍵的問題了;進一步的延伸是外交權的共享,台灣在國際社會和聯合國中也應是共享主權。
4. 賈慶林說:「對於同甚麼人談判,我們沒有任何成見,也沒有因為哪個人當權就不願意談。我們關切的是他推行的政策及對兩岸既有談判基礎的態度。不管他曾經說過甚麼、做過甚麼,只要他從現在開始明確承認體現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對話和談判可以立即恢復,而且甚麼問題都可以談。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問題和建立軍事互信的問題,以共同構造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可以談妥善解決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活動空間問題,以使台灣同胞共享中華民族的尊嚴;也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問題。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談判的議題是開放的,空間是廣闊的。」 在陳水扁上台後不久,北京當局對他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策略,2004年5月20日連任總統之後,北京堅絕和陳水扁談判,現在北京對陳水扁和民進黨有了幾近180度的轉變,願意和他們談判,可見局勢有很大的變化。北京當局現在把球丟給了陳水扁。
從賈慶林的講話中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北京對台政策正在變化,應該可以把賈慶林的講話視為胡錦濤的對台政策。筆者在此提出問題,為甚麼胡錦濤要調整對台政策,它的依據是甚麼?
第二,胡錦濤為何要調整對台政策?
這應該從中國大陸、台灣和美國的三方面去觀察局勢的變化。
一,大陸的政經社會現狀:
● 經濟金融現狀:改革開放20年多來,中國大陸逐漸走上了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出口逐漸上升到GDP的70%,從而使以加工貿易和簡單生產裝配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發展,中國大陸的裝備工業及其研發能力,通過合資合作和進口品的競爭,逐漸被邊緣化或者被摧毀。在這期間,台灣資金和技術己相當大的規模和數量投入了大陸這個經濟模式。為了維持大陸經濟運轉,北京當局當然不願意台灣資金和技術減少投入或撤出大陸。因此,改善台海兩岸關係以穩住台灣資金和技術是惟一之途經。
最近,中國股市持續下跌,己跌破1,200點,大量資金從股市抽出投入房地產,這其中也包括港台資金投入房地產,這是支撐大陸經濟的支柱。因此,北京當局無論如何也要拉著港台資金,如果大陸經濟不能由外資支撐,則失業人口激增,社會秩序一定大亂,中共的統治必將挎台。
這幾年來,大陸在所謂「積極財政」、即擴張型財政政策導引下,經濟發展固然受到刺激而增長,但也導致債台高築。大陸包括國債、財政赤字和銀行不良貸款在內的債務總額已累計超過6兆元(人民幣,下同),同時也超過國際警戒線標準。
連續實行7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是一把「雙面刃」,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累積一定的財政負擔。目前大陸國債累計約2兆元,相對於2004年有11兆元的 GDP而言,還不到20%,但大陸還有1,700億美元外債,換算成人民幣約1兆余元。二者合計,中國大陸債務已達3兆4,000億元。
此外,中國大陸還有3,000億元財政赤字、3,000億元工程欠款,以及2,400億元出口退稅未退,連同3兆4,000億元債務計算,即債務加赤字共計4兆2,400億元,占GDP比率已達37%。
之外還有,大陸的銀行不良放款率達20%,不良放款金額約3兆4,000億元,即使回收1/3,還是有2兆元左右的損失。將此一數字納入考慮,中國大陸總債務共佔GDP的比率巳超過50%。這是官方數據,估計是有水份,國際經濟界的估萛巳達70%,完全超過國際警戒標準。
● 大陸石油能源短缺,依賴進口石油程度益增,一旦台海戰爭爆發,海外油源必斷,勢必極大影響中國大陸出口經濟和社會生活,無石油能源工廠必關閉,交通阻塞,社會大亂興起。
● 大陸金融呆帳高舉不下,貪官盜竊國庫,致使國庫日漸空虛,無法承擔戰爭軍費開銷。大陸的財經現狀使大陸承受不起台海戰爭的破壞,因此中共高層普遍不支持發動台海戰爭。
● 現在大陸社會貧富差距明顯增加,民心忿怒不平,中共高層擔心一旦台海戰爭爆發,極有可能引發趁機推翻中共統治之動亂。
● 解放軍狀況。這是一個重要因素,2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除了少數高級將領的生活待遇和工資有顯著改善之外,絕大多數士兵和中下層軍官的生活待遇和工資相比之同期的黨政官員、公務員、或企業職員、工人要差,尤其在住房和家屬的工作安排方面長期沒有得到改善和解決。前不久,網絡上流傳一則消息,從2005年元月起,對全體解放軍官兵加薪50%。當時筆者深表懷疑,北京政府財政部能拿出至少幾百億給解放軍增加薪水嗎?只有多印鈔票了。現在又有消息傳出對全體解放軍官兵加薪50%是徦的。因此,解放軍官兵己發出「為甚麼軍人不能漲工資?」的呼聲,這己嚴重的影響了軍隊的士氣。由此可見,解放軍既使有高級武器裝備,但沒有數量足夠、質量超群、士氣高昂的官兵,怎麼攻打台灣啊?
由此可見,上述大陸諸因素迫使北京當局不得不調整對台政策。
二,台灣的政經社會現狀:
● 經貿狀況:台灣每年和大陸貿易順差高達570億美元,這是穩定台灣經濟和繁榮社會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金融收入。目前,台灣和大陸的經濟互補己處於相依互存的狀態,台灣的資金、產品和技術必定要進入大陸市場,否則找不到更好的市場。
● 朝野政治狀況:台灣的政治局面經過去年底立法委員選舉之後,形成了朝綠野藍、朝小野大的局面,北京判斷台灣當局不會立即宣佈台灣獨立,由此出現了北京和台灣朝野有可能談判的機會。而同時,陳水扁和民進黨堅持走台獨路線也遭到美國的強力壓制,不得不退回中間路線。
在野黨團結:在去年底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黨獲大勝,促使國民黨本身的團結,也對國親新三黨合併增加了可能性,這個政治局面使台灣朝野逐漸回歸到中間道路,維護中華民國,維持現狀對台灣最有利。
民進黨也開始有所轉變:謝長廷主張「憲法一中」,這是強調遵守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這體現了民進黨開始承認和接受「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
三,美國的影響力
美國對台政策堅持兩點:1. 堅持台海兩岸雙方不可片面改變現狀;2. 堅持台灣問題用和平方式解決。
● 美國對台灣:反對公投改變現狀,反對「制憲台獨」。有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對陳水扁和民進黨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陳水扁在去年底立法委員選舉之後,開始悄悄地調整兩岸政策。
● 美國對北京:堅持反對北京武力攻打台灣,鼓勵台海兩岸談判。布什總統多次電話和胡錦濤交談,並親筆信致胡錦濤,內容均涉及台灣問題,這必然會影響北京的對台政策。不久前中美雙方軍事代表舉行防務協商會議,美方代表介紹美軍在全球的戰略部署,向中方代表介紹在亞太地區的美軍戰略部署和意圖。這個動作的意義是非常明顯的,華盛頓明確告訴北京,一旦台海戰爭發生,美軍會有甚麼樣的軍事行動,到時候就全看中美雙方的軍事實力和技術水平了。看來,這是一場戰前的君子之交,儘可能做到知己知彼。華盛頓要北京充分理解美軍的實力和意圖,讓北京知難而退,不要發動台海戰爭。
同時,美國不支持北京制訂《反國土分裂法》,認為不利於台海雙方談判。
此外,美國在中東和中亞的情況正在好轉,這必將對亞太局勢的發展產生影響。以巴衝突緩和,巴勒斯坦建國有望;伊拉克選舉成功,對結束美國對伊拉克軍事的介入創造了條件;阿富汗局勢日趨穩定。估計在2年內,美軍將絡續撤離伊拉克並部置到亞太地區,這對北京想攻打台灣將產生極大的阻力。
另外,布什總統連任就職演說:「那些生活在專制下絕望的人民應該知道,美利堅合眾國不會漠視你們被壓迫,不會原諒你們的壓迫者。當你們保衛自己的自由時,美國將站在你們一邊。」 這一段話是講給包括台灣朝野聽的,對台灣應該是個鼓午。
布什總統又說:那些無法無天的統治者應該知道,我們仍然抱有林肯總統的信念:」那些剝奪他人自由的人不配享有自由,而且在上帝公正面前,他們也不會長久。」 這一段話是講給包括中共獨栽者聽的,對他們是有壓力的。美國反對歐盟對北京解除武器禁運是對台灣的支持。
第三,台海兩岸關係前景的預測
從上述分析來看,在北京、台北和華盛頓三方力量的錯蹤交量之下,台灣兩岸關係己出現了新的局面,正在向良性方向發展。這個發展趨勢的速度有多快,還難以預料,但只要上述三方的基本狀況條件不變,台海兩岸當局走向談判桌的可能性會增加。
辜振甫追弔會期間給海基、海協兩會接觸的機會,黃曆新年包機的氣氛和賈慶林的政策性講會等事件,在台灣朝野己引起了小熱潮。宋楚瑜、王金平、馬英九和謝長廷等「四大天王」都在爭著做做訪問北京「破冰之旅」的首位功臣,這在半年前是不可思議的。看來球又拋回北京一邊。
如果正在擬議中的「破冰之旅」成功,則台北可能會提出三個議題:1. 要求北京停止制訂《反國土分裂法》,北京有可能順勢而暫停制訂《反國土分裂法》的法律程序,這完全要取決今後2個月台海兩岸關係局勢的發展。 2. 要求制定兩岸《停戰與和平協定》草案,然後交由兩岸政府及議會審定批准。這個文件的制定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只有在《反國土分裂法》完全停止制定後才能進行。 3. 制定台海兩岸軍事互信體制,這是在《停戰與和平協定》簽署之後才能制定的文件。
如果台北代表們的北京「破冰之旅」成功,對上述3個要求北京有正面回應,則台海兩岸關係就進入了一個雙方平等互惠互利的全新階段。要走到這個階段需要2個條件:1. 北京真正放棄以大吃小、以中央對地方的立場,以平等態度對待台灣。2. 台灣真正放棄台獨立場,把台灣逐漸融入中國。唯有如此,中國才能和平統一。
在這之後,台海兩岸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會加強,有可能簽訂大陸與台灣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CEPA)。
筆者認為,基於北京、台北和華盛頓三方的基本勢態在短期內不會有大變動,因此,台海兩岸關係向良性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是可能會繼續下去,有可能出現良好結果。
但是,還存在著另一個可能性,就是胡錦濤調整對台政策是一個策略手段,僅是為了應付目前經濟、財政、金融的困局,他並沒有真心實意要善待台灣。因為自從胡錦濤上台以來,執行的是向左轉的政治路線,試圖走毛澤東的政治路線,這在過去2年的種種政治表現中顯示出來了。這就產生了一個政治現象:在整個政治路線向左轉的前提下,對台政策向右轉,這是矛盾的。這種矛盾現象能維持多久?
另一個問題是,胡錦濤的左轉政治路線必定和改革開放的經濟路線相衝突,和WTO相衝突,為了維持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為了繼續遵守WTO的規則和義務,胡錦濤的左傾路線又能維持多久呢?估計在2-3年內政治路線和經濟路線將會發生衝突,這必將影響到北京對台政策。
最後,筆者認為現在北京對台政策仍在發展變化之中,仍未定型,需要密切關注,加以分析。 ◇
(//www.dajiyuan.com)